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西安高新區自成立30多年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促使科技發展成效顯著,先后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走出了一條依托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成功之路,在科技研發領域正實現由“跟跑者”向“領跑者”的轉變。
尤其在近年來,西安高新區緊抓秦創原建設機遇,以“科創高新”建設為統攬,搭建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科技研發平臺,不斷壯大科技創新主體規模、夯實硬科技創新根基,讓科技創新的動力更為強勁。
科技實力加速釋放,誕生一批硬核技術和產品
在一系列利好因素催化下,西安高新區科技實力加速釋放,在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領域,接連誕生一批“高新造”的硬核技術和產品,成為全球首創、全國首個,或是行業領先、進口替代等。
僅過去一年,西安高新區企業就收獲158項關鍵核心技術成果,其中35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知識產權申請量以萬計,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743億元,人均技術合同交易額在全國173家國家高新區中位列第一,科技自立自強的引擎作用愈發顯現。
在新發展階段,西安高新區出臺推動“科創九條”、“上市十條”等一攬子政策措施,重點規劃建設絲路科學城、絲路軟件城等高能級科創產業片區,緊盯“55611”現代產業體系和19條重點產業鏈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今年以來,高技術產業產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速均超過30%,高技術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0%,支撐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2%、排名全國“十強”高新區第一。
構建多元創新平臺,為高科技企業打造沃土
近年來,西安高新區圍繞“硬科技”發展,搶抓“秦創原”建設機遇,加快構建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平臺、產業示范平臺的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
除了基礎性研究平臺、成果轉化平臺,西安高新區還積極構筑多元創新服務平臺,為高科技企業創新打造沃土。截至目前,全區共集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181個,其中國家級平臺17個、國際化平臺37家,華為、中興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在此布局國內最大規模研發中心。
此外,還持續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廣“一院一所一校”模式,促進科研單位與企業簽訂項目508個,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700億元,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達到29.7%、較上年同期提高了3.1個百分點,更多科技成果實現高效轉化和產業化。
不斷激發創新活力,產業聚集持續擴能釋放
隨著西安高新區吸引力的不斷增強和營商環境的不斷提升,三星二期、奕斯偉、華為、中興、比亞迪等龍頭企業強勢入駐、持續擴能,西安高新區從點到鏈,由鏈到面,成功營造出了以光電子、智能制造、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的5大產業集群,讓區域產業根基日益雄厚。
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區已累計擁有在孵企業超過1.3萬家,累計高新技術企業數達3873家,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3462家,雛鷹企業超過2300家、瞪羚企業310家、獨角獸系列企業1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投入的企業占比達8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強度達到3.02%,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6.64%,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
據介紹,今年以來,西安高新區還簽約引進項目140個、總投資2834.61億元,實施重點項目440個、年度計劃投資約1800億元。目前,已完成重點項目投資超過1200億元,集中竣工投產重點產業項目40個、總投資約1054億元,滿產后預計釋放產能166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10萬余個,比亞迪、三星電子將躍升為“千億級企業”,為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蓄足了后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