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發布的鄭商所氣溫指數,包含最低氣溫指數、最高氣溫指數、日均氣溫指數、候均氣溫指數、制冷度時指數、取暖度時指數6個子指數,針對性服務能源、農業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指數的高數據分辨率等特點,有利于能源電力等行業精確衡量氣溫風險。
鄭商所氣溫指數是基于24小時高頻氣象數據編制,首次將中國氣溫指數回溯至1991年,形成連續至今34年的時間序列結果。從指數運維看,配套異常情形應急處理機制,確保指數連續穩定發布。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鄭商所氣溫指數以長江中下游地區作為首發試點,包括53個基準地,涉及區域內的1個直轄市(上海)、6個省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漢、長沙)以及重要的農業生產縣和電力消費城市,鄭商所還將根據實際需要延伸氣溫指數覆蓋區域。
氣候分析和市場調研結果顯示,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陰冷潮濕,氣溫季節性波動大且持續時間長,氣溫風險總體較高;同時該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區域內人口總量占全國人口總量的近30%,電力負荷約占全國的24%,糧食產量約占全國的29%,潛在避險需求較大。
業界專家認為,鄭商所氣溫指數在國家級氣象團隊、數據、技術、標準、規范支持下,最大程度保證指數權威性、合規性、抗操縱性和連續穩定性。(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