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年來,信陽市浉河區譚家河鄉堅持“圍繞產業抓人才、抓好人才促產業”思路,通過搭建平臺、完善政策、做優服務等舉措,積極探索“人才+”工作模式,持續增強人才“磁場”的吸引力,全方位打造人才雁陣格局,賦能全鄉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揮“頭雁”領航作用,以人才驅動科技創新。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將鄉土人才工作站作為人才“蓄水池”,以助力全鄉茶產業發展、服務茶企茶農為目標,舉辦各類技術講座、現場觀摩活動8場次,大力培養技術人才和企業人才。積極與信陽師范大學合作,共建油茶產學研合作基地,引導和鼓勵更多青年人才在基礎研究等關鍵領域潛心耕耘,集中力量攻克技術難題,為種質資源保護、優新品種選育、新茶產品研發、智慧茶園建設等提供技術、人才支持。
強化“強雁”帶動效應,以人才助力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組建茶、食用菌、水產養殖、蘭花、農家樂五大“黨建+主導產業”雙聯盟,通過舉辦講座、觀看視頻、發放知識手冊、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對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已累計培訓850人次。以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為重點,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人才鏈,強化“雙招雙引”,研究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積極向企業宣傳溝通,吸引更多企業來鄉投資建設,實現以產業集聚人才、以人才助推發展。
實施“雛雁”培育工程,以人才賦能鄉村振興。把人才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立足茶、食用菌、蘭花、水產養殖等傳統優勢產業和針織、吊瓜、蒼術、生姜等新發展特色產業,完善鄉土人才信息庫,充分挖掘本土人才資源,強化鄉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更新在外人才信息庫,暢通人才引進渠道,重點引進懂農業、懂技術、懂市場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建立在外優秀大學生信息庫,不斷拓寬大學生回鄉就業聯系服務渠道。通過培育人才,打造出融心茶、中州紅、駱福記、周肖同茗、德昌等一系列區域特色品牌,擦亮譚家河鄉人才發展名片,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郝昱瑋 彭瑩瑩 詹玉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