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0日訊(記者 朱赫)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三季度經濟“成績單”。多位專家學者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正處于積極向好局面,消費是支撐回升向好的主要拉動力,房地產行業正持續著陸但風險可控。此外,專家表示,就業形勢的平穩也“讓人感到欣慰”。
【資料圖】
中國經濟正處于平穩回升、積極向好的局面
從整個經濟運行來看,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
18日,中新社舉行2023年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多位專家學者對三季度經濟數據做出了解讀。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在分析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正處于平穩回升、積極向好的局面。全年GDP同比增長預期目標是5%左右,今年實現這一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確定2023年中國經濟總基調時,提出‘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這就要求在分析中國經濟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要尊重客觀規律。現在來看,前三季度的中國經濟做到了穩中求進、穩中有進,方方面面的指標都說明中國經濟克服了諸多困難、挑戰,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果。”姚景源說。
消費是支撐宏觀經濟回升向好的主要拉動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形勢室主任郭麗巖在分析會上表示,消費是支撐宏觀經濟回升向好的主要拉動力。總體看,前三季度消費支出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七成以上。目前而言,消費是支撐整個宏觀經濟回升向好的一個主要拉動力。
姚景源認為,從三駕馬車的角度分析,當前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預計四季度消費會延續向好發展態勢,投資、出口也會有所好轉。
郭麗巖分析稱,根據目前大類消費的表現、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的恢復情況,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有望在7%左右。從全年和未來走勢看,綜合目前一些重點市場的表現和最新公布的數據,可以給出其研究判斷,物價已經觸底企穩,可以基本上確認后期將呈現逐步回升的態勢,預計四季度CPI同比漲幅將有平穩的小幅回升。
實現就業目標還需采取更有針對性措施
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表示,根據最新的統計結果,在就業方面反映出目前整體的就業形勢較為平穩,城鎮調查失業率在下降,“這個確實讓人感到欣慰”。
金維剛認為,從當前來講,今年要實現經濟和就業發展目標,還需要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他從六方面提出建議:一是繼續堅持就業優先政策的導向,二是要從增量的模式向存量模式轉變。三是要通過提升抗風險的能力來防范規模性失業的風險,四是解決勞動力供求錯位環節各類結構性矛盾,健全多元化就業創業機制,解決重點群體的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生、農民工與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問題,六是提升勞動者的收入,來穩定就業的質量。
房地產行業正持續著陸且風險可控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正持續著陸,并且目前風險可控。未來房地產業的總體下降趨勢會逐漸縮小,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政策會及時出手,從而減緩目前的向下趨勢。
倪鵬飛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仍需要進行六方面調整:一是在超長周期背景下的調整;二是需要一次創造性破壞的調整;三是需要一次行政管制下的調整;四是還需要一定的量價調整;五是潛在增長曲線可能要進行向下平移調整;六是房地產市場趨于穩定,政策需要進行靈活調整。
專家預判四季度中國出口增速將回升
出口方面,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周景彤預判四季度中國出口增速將回升。他分析指出三點原因:一是出口新動能優勢持續加強,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升;二是近日開幕的第134屆廣交會境外采購人數明顯增加,廣交會是中國出口的“晴雨表”,現在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三是近期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將對外貿提供支持。
總體而言,周景彤認為,今年的中國出口表現不錯。全球經濟下行,包括韓國、越南前9個月降幅遠高于中國。究其原因,中國出口的產品結構比較完整,總體比較優勢突出,出口商品的種類繁多,既有傳統產業,也有高新技術產業。傳統出口目的地下行壓力加大,但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在內的新型目的地出口增長較快。
他表示,相信憑借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位勢,中國出口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趨勢不會改變。
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穩步回升有突出表現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副總監謝亞軒表示,從今年前三季度的金融數據來看,金融在助力實體經濟穩步回升的態勢上有突出表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穩步回升的背后,一方面離不開貨幣政策的操作,另一方面離不開政府部門擴張信用的有力支撐。
在利率政策層面,尤其是8月下旬以來,人民銀行實施了一系列的利率政策,對于促進消費穩投資、擴內需發揮積極作用。
謝亞軒指出,在當前經濟和金融形勢下,政府信用的擴張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起到了顯著支撐作用。從9月表內社融來看,當月表內信貸新增2.5萬億元人民幣,政府債券新增了9949億元,這兩者合計就貢獻了當月社融增量的85.7%。綜合來看,政府債券,尤其是國債在8月、9月以來的發行提速是推動9月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原因。
展望四季度,謝亞軒認為,政府債券的增發將會進一步支撐社融增速,預計全年的社融增量能夠達到35萬億元左右,以社融為代表的金融數據無疑將繼續發揮對實體經濟回升強有力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