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上海訊(記者劉浩)消費者湯先生在某APP平臺置換手機時,原本評估回收價格為5000元,實際卻只有2500元。經上海市寶山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調解,最終回收價格為3200元。
記者了解到,湯先生通過某APP平臺回收自己使用了1年多的手機,填寫相關信息后,APP評估回收價為5000元。湯先生對價格滿意便同意回收。對方收到手機檢測后表示手機主板有維修痕跡,回收價格降至2500元。湯先生無法接受,要求經營者將手機寄回,可寄回的手機原廠封條沒有了,機身也有明顯的拆卸痕跡。湯先生向寶山區消保委投訴。
調解過程中,經營者表示,拆機檢測在回收服務協議中有約定說明,消費者也已認可,且檢測并不影響手機正常使用,同時提供了手機主板有維修痕跡的認定視頻。經消保委工作人員調解,最終,雙方同意以3200元的價格回收手機。
寶山區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經營者在網上給出的回收價格僅僅是對于某一品牌型號產品在一定理想狀態下才有的價格,最終成交價還需經營者在收到產品進行評估后才能確定,消費者在面對高回收價時應保持謹慎理智。網絡回收的電子產品都要進行拆機檢測,如若交易不成很可能對產品的后續保修造成影響。消費者務必仔細閱讀相應服務條款,明確自身權利義務,若產品還在保修期內應盡量選擇品牌官方的回收、以舊換新服務。
除了經營者以各種借口壓低價格外,回收產品從消費者手中到經營者進行評估前還涉及快遞物流的過程。消費者將產品寄出前最好以拍攝視頻等方式留存證據,固定產品外觀情況,以備不時之需。
寶山區消保委建議消費者選擇實體店進行電子產品回收置換,并優先選擇品牌官方服務,交易前務必仔細清理電子產品中的賬戶、影像等個人信息。經營者應恪守誠信原則,確保APP、網站的服務說明清晰全面,完善交易流程,制定相應保全措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