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OLED電視市場完全是被韓國面板廠商掌控,國內電視廠商根本討不到任何好處,但為了拓展自家的OLED電視產品線,又不得不向LG采購面板。想要擺脫當前的困局,還需要等待京東方等國產面板廠商在OLED電視面板技術上的突破。有消息稱,京東方計劃在今年推出55、65、75英寸等主流OLED面板,國產OLED電視的價格有望進一步降低,或許也能和LG爭奪一下市場份額。
(資料圖片)
隨著產業的加速發展,未來OLED將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網:圍繞終端用戶及市場需求,面板廠商、上游原材料及設備廠商及下游終端廠商間將開展更多元的合作交流,產生技術流、金流、信息流的循環流動,形成一張巨大的價值網。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OLED電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顯示:
OLED作為自發光顯示技術,具有與生俱來的畫質優勢,響應時間、可視角度等硬性指標上也有絕對的優勢,只是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各家技術路線略有不同,這里做個簡單科普。OLED電視機是一種新型的顯示技術,采用有機發光二極管作為光源,不需要背光模組,可以實現自發光,具有高對比度、鮮艷的色彩和快速響應的特點。并且以其出色的畫質表現、極薄設計和創新的功能,成為當前電視行業的重要趨勢之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價格的逐漸下降,OLED電視機在未來將更加普及和受歡迎。
OLED電視成本,是一個企業產品量產化最關鍵的因素。然而OLED產品的成本昂貴,成為最麻煩的缺陷之一,限制了OLED產品的發展與革新。OLED的到來為中國電視產業視為新一代顯示技術的替代品,其超廣視角、高對比度等優勢是普通LCD顯示設備無法比擬的。但是就市場來看,高昂的價格仍是阻礙OLED電視發展的首要因素。
近期終端電子品牌廠商陸續發布搭載OLED屏幕的高端產品,有望在季度維度迅速增加OLED相關產品銷量,同時提升板塊關注度。相較于傳統的顯示方案,OLED顯示技術材料端最大變化在于發光材料及PI材料。在國內終端品牌廠商、面板廠商逐步崛起的背景下,預計國內材料企業將迎來更多的供應鏈驗證導入機會,國產替代持續推進,國產龍頭企業有望充分受益,關注OLED相關材料投資機會。
2023年中國OLED電視行業發展分析 大尺寸OLED產業化仍面臨挑戰
近日,LG電子宣布全球首款無線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電視“LG SIGNATURE OLED M”即將面市。據悉,該產品將從今天開始在本土展開預售,并于20日正式上市。隨后,該電視將陸續登陸北美和歐洲等全球市場。從大尺寸OLED下游應用來看,TV是大尺寸OLED的主要應用市場,占比約36%。由于三星與LG的進入,顯示器OLED市場增長迅速,2022年顯示器OLED的出貨量同比增加了1151%。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LCD電視出貨量約2.12億臺,其中OLED電視出貨量約800萬臺,OLED市占率約4%。大尺寸OLED普及尚且有較長的路要走。雖然三星、LG等企業在大尺寸AMOLED面板領域有了大的發展,也推出了大尺寸的OLED電視,但總體上來說,AMOLED市場正處于產業化初期階段,因技術、生產工藝及成本等問題,AMOLED大規模市場應用尚有較長一段進程。
全球AR/VR硅基OLED顯示面板市場規模為6400萬美元,預計未來隨著AR/VR產業的發展以及硅基OLED技術的進一步滲透,預計至2025年全球AR/VR硅基OLED顯示面板市場規模將達到14.7億美元,2021年至202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119%。在世界智能手機顯示器市場,OLED市場占有率超過70%,蘋果、三星電子以及華為、小米、創維等中國制造商也非常關注OLED。在電視市場,OLED電視的銷售不及預期,但在高端產品領域依然具有很強競爭力。
OLED電視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OLED電視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OLED電視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欲了解更多關于OLED電視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OLED電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