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0.1萬輛和238.7萬輛,環比分別下降6.2%和9%,同比分別下降2.2%和1.4%。
今年1-7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65萬輛和156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4%和7.9%;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宏觀經濟的持續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車行業的平穩運行。
(資料圖)
陳士華進一步稱,預計伴隨新一輪汽車促消費政策的實施落地,汽車消費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有助于行業全年實現穩增長目標。
7月乘用車零售量達年內次高點,商用車產銷較快增長
對于7月汽車市場的表現,陳士華解釋在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下,疊加傳統車市淡季,產銷節奏有所放緩,整體市場表現相對平淡,環比同比均有所下滑。
從乘用車市場表現來看,7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1.5萬輛和210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7%和7.4%,同比分別下降4.3%和3.4%;今年前7個月乘用車市場銷量為1336.8萬輛,同比增長6.7%。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同期燃油車購置稅減免政策促使汽車市場出現小高峰,因此盡管今年7月乘用車市場從數據層面出現同比下滑,但與歷年同期數據相比,今年7月乘用車市場表現正常。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去年7月是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實施的第二個月,彼時市場需求充分釋放,達到歷史高位182萬輛的水平;他進一步表示,今年7月乘用車零售量是年內銷量的次高點,在今年6月銷量峰值之上環比溫和回落,而歷年7月的月度銷量一般是僅次于2月的月度銷量的最低點。
自主品牌乘用車始終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718.7萬輛,同比增長20.4%,市場份額為53.8%,上升6.1個百分點。崔東樹分析稱,自主品牌零售份額的持續上漲,得益于國內車企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
此外,商用車市場仍保持增長趨勢。7月商用車產銷分別為28.6萬輛和2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和16.8%;今年前7個月商用車銷量為225.8萬輛,同比增長15.9%。
陳士華表示,客車、貨車產銷均呈兩位數增長,其中客車產銷增速更為顯著;與此同時他進一步表示,今年商用車市場的兩位數增長也與去年同期低基數有關。
7月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32.7%,對出口貢獻明顯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9.1萬輛和45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和41.7%,市場占有率達到29%;其中,7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32.7%。
在新能源汽車仍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傳統燃油乘用車銷量繼續下探,7月傳統燃油乘用車國內銷量為112.6萬輛,環比下降10.9%,同比下降20.6%。
從新能源不同車型表現來看,7月純電動車型銷量為54.1萬輛,同比增長18.2%;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為23.9萬輛,同比增長77%,增速高于純電動車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分析稱,目前,純電動車型在部分領域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一些需求,例如冬季電池衰減等,插電式混動車型可以形成彌補,從而滿足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基于此插電式混動車型快速增長,可能也會成為替代傳統能源車型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出口也保持增長勢頭。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63.6萬輛,同比增長1.5倍。許海東認為,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的核心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競爭力有了大幅的提高,通過十多年的積累,中國新能源汽車從外觀設計、供應鏈體系等各方面都具備非常好的條件,通過產品力的提高,推動了出口的增長。
從整體出口表現來看,今年前7個月汽車出口總量為253.3萬輛,同比增長67.9%,陳士華預計今年我國汽車出口將超過4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將超過100萬輛;崔東樹則預測稱今年全年汽車出口總量有望突破500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7月是傳統汽車淡季,但呈現出淡季不淡的表現,崔東樹認為這是中國車市逐漸走向成熟的標志,體現換購需求逐步成為車市主力。
對于2023年全年國內乘用車銷量預期,乘聯會方面保持其今年對國內乘用車零售量達2100萬輛和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達850萬輛的預測不變。山西證券研報分析稱,汽車行業已步入平穩發展態勢,伴隨消費者信心持續恢復,下半年景氣度將繼續向好。
(文章來源:新京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