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資料圖】
好風景帶來好前景
——江西萍鄉探索如詩山水嵌入文旅產業
多彩雅致的墻繪庭院、游人陶醉的如詩畫廊、悠然閑適的露營基地、簡約時尚的江口藝術會客廳……走進江西省萍鄉市湘東鎮江口村,宛如來到一個“世外桃源”。
2020年,以“零799”藝術區遷址落戶江口為契機,這個有著650戶居民的村落開始積極融入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依托萍、麻兩河交匯而有著煙雨迷蒙的獨特景觀,江口村通過統一流轉全村土地,重點打造了鸕鶿煙雨藝術景區,引進了海綿城市植物培育基地、油葵草花基地、百合基地等農旅融合產業和蘆夏集工坊街“美村六紀”、閑來書院、“藝·江源”研學空間等系列休閑研學產業,讓如詩山水嵌入文旅產業,推動江口步步有美景、處處有生機,在紛繁眾多的農村旅游中火速“出圈”,年均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并榮獲江西省鄉村森林公園、湘贛邊文旅示范景區稱號。
“以前我們是‘0’產業,現在是‘N’產業,這‘0’到‘N’的質變,來源于文化賦能。”江口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楊文群笑著說,這就叫文化激活鄉村,生態賦能產業。
2022年,為推動集體增收村民共富,江口村黨總支通過“村集體+村民”的融資模式,籌資280萬元成立強村富民公司,創設農旅研學、餐飲娛樂等六大部門,先后推出了共享廚房、民宿、直播間等“六個共享”模式,并以競職大會、人才引流回歸等多種方式,招募了大量賦閑在家的村民就近就業,引流回非遺文化傳承人、文藝創作師10余人,資產、資源活力全面迸發。村集體經濟實現了由5萬元到50萬元的10倍增長,帶動400余村民就業增收。“強村公司當年盈余的60%用于村莊建設,30%用于困難村民幫扶、60歲以上老人居家養老服務補助等,25%用于公司運營儲蓄金……”楊文群說,建章明確的四方利益聯結機制,踐行的是村民共富的“幸福指數”。
“握了40年泥刀的手,做夢都沒想到自己能拿起畫筆畫畫。”60多歲的老人陳云發感慨地說。一名藝術家的偶然租住,卻讓這個大半輩子連油畫都沒見過實物的老泥瓦匠放下了泥刀,拿起了畫筆,甚至開了畫展。“藝術點亮生活,文化惠及民生”。這是文化藝術的魅力,更是農民的智慧。“我的家鄉很美,我們農民有力量有智慧。”這是江口村村民的共識,也說明文化改變了生活、鼓舞了人心。
從建起“零799”藝術區、閑來書院、三石竹藝博物館等文旅項目,到連續舉辦中央美院“點燃泥土”、江西省“光彩四邑”“畫說黨史”等大型藝術展,30余位藝術家落戶江口。三年時間里,村集體經濟收入一度在全鎮排名倒數的江口村實現了蝶變新生,描繪出一幅既看得見青山與綠水、又看得見人文與產業的特色畫卷。
好風景帶來好前景。如今的江口村,一樹一花、稻田泥土、傳統習俗皆為藝術,蘊含著發展致富的資源。
(光明日報記者胡曉軍李玉蘭王洋)
[責任編輯: 李喆]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