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首站走進上饒婺源 攝影/舒言誠
(資料圖)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譚紅、全媒體記者謝夢麗、楊文超報道:蔚藍的天空,火紅的六月。6月12日,由江西省委網信辦主辦,大江網承辦,上饒市委網信辦、撫州市委網信中心協辦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首站來到上饒婺源,實地探訪當地縱深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化助推茶產業發展的“密碼”。
綠色發展 垃圾填埋場“變身”生態公園
婺源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攝影/吳軼曌
當天下午,采訪團首先來到婺源偉明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實地考察婺源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成運行情況。
采訪團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垃圾焚燒發電和靜脈產業區公園項目,了解該項目資源循環利用情況,并不時向隨行陪同的負責人提問,“垃圾焚燒發電的效益如何?”“項目的投資模式是什么?”“垃圾填埋場封場治理后如何二次利用?”隨著交談的深入,采訪團對江西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的創新實踐有了深刻印象。
婺源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操作車間 攝影/舒言誠
據介紹,該項目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500噸,年發電量約4480萬度,基本覆蓋了全縣的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建成后,原先承載著處理全縣居民生活垃圾重任的填埋場經過封場覆綠改造,已由垃圾成山、污水橫流、蒼蠅亂飛的垃圾場,“變身”為集環保教育、休閑健身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山體休閑生態公園。
數智賦能 茶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采訪團成員實地參觀正稀茗茶段莘五彩數智茶園 攝影/舒言誠
第二站,采訪團來到位于婺源綠茶現代農業示范園的婺源縣正稀茗茶有限公司,先后參訪了正稀茗茶數字指揮中心、正稀茗茶段莘五彩數智茶園、數智茶文化中心。
采訪團成員與工作人員深入交流 攝影/舒言誠
現場,婺源縣正稀茗茶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道,“我們現在有三條茶葉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一條茶葉自動包裝生產線,同時,引入了智慧農業區塊鏈溯源方案系統,通過自動化生產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科學有效的全產業鏈大數據智慧管理,基本實現了茶葉標準化、清潔化、規模化、數字化生產。”
據了解,近年來,婺源大力實施智慧工廠建設,以數字化、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助力傳統茶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利用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高標準打造了一批智慧茶園。“數字化賦能婺源茶轉型升級,用科技助力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數字化促進‘兩山’轉化的典型示范。”采訪團的一位資深記者興奮地說道,“數字化將引領生態經濟實現重大轉型”。
多措并舉 打造綠色生態大美上饒
正稀茗茶段莘五彩數智茶園 攝影/吳軼曌
一個城市的底色,決定了這個城市的高度和厚度,也決定了這個城市發展的內涵和品質。婺源只是上饒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上饒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積極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推動大宗固體廢棄物、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嚴厲打擊偷排亂倒等違法行為。按照補短板要求,改擴建市本級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中心,新建萬年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中心項目。同時,推廣婺源篁嶺經驗做法,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市試點。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上饒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