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15日訊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越來越多青年返鄉創業,把青春書寫在土地上,通過新知識、新技術等為鄉村轉型升級、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彰顯新時代青年擔當。
今天,讓我們一起聽聽青島市嶗山區鄉村好青年——胡嘉浩的講述,看看這名95后青年,在鄉村探索茶產業振興之路的故事。
【資料圖】
青年講述:
我叫胡嘉浩,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嶗山人,與其說我是一名“茶三代”,不如說我是一名“新茶人”。
我的選擇很簡單,就是回到家鄉做一杯好的嶗山茶。
回家的初衷,第一個是父母比較辛苦,從事這個農業;第二個,茶呢是我國的一個傳統文化,像這些傳統的手工技藝,我認為是需要人來傳承的。所以我就毅然決然的,決定回家,回到茶園里去做嶗山茶。
其實剛剛開始做茶的時候,我和很多年輕人一樣,都是比較沉不下心來,一心想的就是快,怎么樣快速的去做出好茶,怎么樣快速的打開市場,怎么樣快速的做出成績,總覺得一天天在這個茶園里、車間里重復著相同的步驟,非常的枯燥無味。
那時候整個人的心是浮躁的,總盯著遠方,卻忽略了手邊最重要的事,是茶,它教會了我慢慢來。
正如父親說的“火候到了”,我也理解了,這個“火候到了”正是一次一次的練習,在練習中積累來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讓我更堅定了回到家,回到鄉村里,為這個鄉村振興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做茶的時候,父親經常跟我說,制茶需要耐心與細心。他在這個做茶的過程中呢,始終堅持手工操作,每一步都嚴格按照傳統工藝進行,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說是凝結著他的心血與智慧。這使得他做出的小蘭花白茶,新鮮翠綠、外形肥嫩、芽葉舒展、香氣清高,而且具有濃郁的蘭花香,成為茶界的瑰寶。
我們的這個小蘭花白茶制作技藝,也是通過爺爺、父親到我,一代一代的傳承和改良磨煉,在2022年,被評為了嶗山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我爺爺開始,我們家就秉承著品質至上的制茶理念。我在每一個制茶環節、每一個制茶步驟都會一絲不茍的去完成,我覺得你對茶認真,茶就不會辜負你。
回來之后,我主要是做了兩件事。第一是闖線上去,我嘗試用短視頻直播的方式,把嶗山茶的種植、采摘、制作的過程,真實的呈現出來,讓更多的朋友真正的了解,并喜歡上嶗山茶和嶗山茶文化。第二是扎根線下,茶產業是鄉親們的根,讓大家看到守著家鄉,做好茶,一樣能有奔頭、能致富,也吸引更多年輕人回來創造就業機會。
我想這也是鄉村振興最實在的意義。
這就是我回家的故事,也是我未來會一直堅持下去的事業。
(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劉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