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一帆
8月22日,碳酸鋰價格維持震蕩格局,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全天收跌4.41%,收于7.90萬元/噸,盤中最大跌幅超5%。目前,市場整體供應仍顯寬松,基本面未發生太大變化。
消息面上,本周大中礦業、藏格礦業、江特電機等鋰業企業紛紛向市場傳遞產能正常釋放的消息。大中礦業8月21日在業績會上表示,湖南雞腳山鋰礦采礦證在自然資源部正常申請辦理,一期2萬噸采選冶項目計劃于2026年建成投產。
(相關資料圖)
碳酸鋰價格回調
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8月22日收盤價為7.90萬元/噸,全周下跌7940元,跌幅為9.14%。
成交持倉方面,碳酸鋰期貨本周日均成交量為118萬手,上周日均成交量為132萬手,環比下降11%;本周日均持倉量為85萬手,上周日均持倉量為85萬手,基本持平。市場交易和投資持續活躍。
在供應端擾動的擔憂下,7月以來碳酸鋰的市場價格大幅波動。此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6月下旬約6萬元/噸的低位快速上升至9萬元/噸,漲幅約50%。不過截至8月22日收盤,碳酸鋰價格已較最高位下跌約13%。
此前,碳酸鋰價格大漲,是因為市場對鋰礦類項目采礦證辦理情況存在擔憂,引發投資者對供應收緊的預期。8月9日,江西枧下窩礦區采礦證到期停產,且復產尚無明確時間表,其他省份也有涉礦證問題面臨停產的傳聞流出。但實際上,碳酸鋰市場供應仍然較為寬松。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認為,從供需兩端來看,雖然宜春枧下窩礦區停產影響部分鋰鹽產量,但本周整體供應仍寬松,基本面未發生太大變化,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平穩。
該機構8月22日發布的7月鋰行業運行情況顯示,在中礦資源、宜春銀鋰公布檢修計劃、藏格鋰業停產的背景下,7月碳酸鋰產量仍呈上升勢頭。2025年7月,全國碳酸鋰產量約7.3萬噸,環比上升4.2%;全國鋰鹽產量折合碳酸鋰當量(LCE)約10.3萬噸,環比上升2.0%。此外,7月,我國進口鋰精礦環比增加30.3%,進口碳酸鋰環比減少21.8%。
正常辦理采礦證
碳酸鋰價格本周回落,或與部分企業傳遞出產能正常釋放的信號有關。
大中礦業8月21日舉行業績說明會。該公司雖然以鐵礦為主業,但其正開發建設的湖南雞腳山鋰礦和四川加達鋰礦兩大鋰礦備受行業矚目。公開資料顯示,湖南雞腳山鋰礦通天廟礦段及四川加達鋰礦首采區經自然資源部評審備案的鋰礦折合碳酸鋰當量超472萬噸,資源量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其中,湖南雞腳山鋰礦于今年7月被探獲,是目前經自然資源部批準備案資源儲量最大的鋰礦。
“公司湖南鋰礦證照辦理方面,相繼完成資源儲量評審備案、開發利用方案、二合一方案的評審備案,探轉采手續正在自然資源部受理審核。”大中礦業在業績說明會上回應,“公司計劃湖南鋰礦一期2萬噸采選冶項目于2026年建成投產,2025年上半年已實現副產礦收入約39.8萬元。”
在四川加達鋰礦項目方面,大中礦業表示,已完成首采區儲量評審備案,探明碳酸鋰當量約為148.42萬噸,資源量超出公司預期。大中礦業當前正在推進辦理探轉采相關手續,同時開展首采區以外范圍的探礦工程。“公司計劃四川鋰礦將于今年實現副產原礦的產出及銷售,其收益會反哺公司項目建設,為公司貢獻新的利潤增長點。”大中礦業表示。
藏格礦業本周也發聲稱,藏格鉀肥所屬采礦許可證于今年8月9日到期,截至目前,公司完成了縣、州、省的審批,已經呈報到自然資源部,現處于實質性審查階段,等待自然資源部下發審查意見。
“停產期間團隊將原計劃12月的設備檢修提前完成,復產即可全速運行,全年1.1萬噸產銷計劃暫時不變,最終視復產時點及進度再做微調。”藏格礦業表示。
宜春銀鋰近日將復產
同在本周,江特電機于8月19日宣布,宜春銀鋰將于近日正式復工復產。此前在7月底,宜春銀鋰宣布停產進行設備檢修,預計檢修時間26天左右。
業內判斷宜春銀鋰此次復工對市場的供給增量在1000噸/月以內,對短期市場供給增量較為有限。不過,在宜春銀鋰如期復產消息官宣次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以跌停價收官。
真鋰研究表示,當前碳酸鋰市場的博弈已顯著超越產業基本面范疇,轉變為多空資本基于政策預期與風險管理的激烈對決。
“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警惕情緒退潮風險,尤其當碳酸鋰價格突破壓力區間后,持倉集中度與海外供給增量可能引發踩踏式回調。”真鋰研究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