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姚麗 來源 | 零壹財經2023年初,監管宣布歷時近兩年的平臺金融整改基本完成;6月底是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整改的最后期限。以此為背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了《中國互聯網助貸業務發展研究報告》,指出了助貸行業的價值及存在的問題。助貸平臺是目前國內零售金融生態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多由此前的P2P平臺轉型而來。在強監管的背景下,行業已不再有新進入者參與競爭,各平臺在“低調”的同時,業務規模整體上快速增長,同時賺取可觀收益;同時,各平臺業務在發生多方面的變化,如頭部平臺輕資本轉型繼續深入,但相關收入下滑;利率水平下降,等等。本文根據2022年財報、2023年一季報及其他公開信息,梳理了包括奇富科技(NADQ:QFIN/3660.HK)、樂信(NASDAQ:LX)、信也科技(NYSE:FINV)、小贏科技(NYSE:XYF)、宜人金科(NYSE:YRD)、嘉銀金科(NASDAQ:JFIN)及維信金科(02003.HK)等七家上市助貸平臺的業績情況、業務規模、國際業務及多元化布局、資產質量、輕資本轉型等信息。一、業績增速分化,
(相關資料圖)
嘉銀金科凈利潤增長1.5倍2022年全年七家平臺的業績增速出現分化,信也科技及嘉銀金科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其他五家同比下滑;樂信、宜人金科及嘉銀金科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而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及小贏科技的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其中,嘉銀金科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增速最高,凈利潤增長達1.5倍。同時,由于在監管要求下利率水平下降,以及業務結構變動等原因,頭部平臺出現凈利潤降幅大于營收降幅,或營收增長凈利潤下降的情況。(見表1)。表1:七家企業2022年業績及變化情況(億元)資料來源:公司財報,零壹智庫二、業務規模整體增長,七家平臺2022年合計近萬億元在業務規模方面,2022年,七家平臺全年促成貸款計9968億元,距離萬億僅一步之遙。其中,五家平臺促成貸款規模均同比增長,規模相對較小的小贏科技和嘉銀金科增速較高,嘉銀金科實現三位數增長;兩家平臺——樂信及宜人金科促成貸款規模同比下降,樂信受到了2021年以來“降速保質”,改善資產質量的策略影響,而宜人金科受到了業務由線下向線上轉型的影響,同時宜人金科致力于業務多元化,拓展了綜合理財及電商業務。
2022年,奇富科技促成貸款4124億元,同比增長15.5%;樂信促成貸款2050億元,同比減少4.3%;信也科技促成貸款1754億元,同比增長27.7%。小贏科技促成貸款737億元,同比增長42%;嘉銀金科促成貸款555億元,同比增長152.4%;維信金科促成貸款522億元,同比增長28.2%;宜人金科促成貸款226億元,同比減少2.6%。圖1:六家企業2022年及2023 Q1促成貸款規模(億元)資料來源:公司財報,零壹智庫
注:維信金科不披露一季報,未納入圖中2023年一季度,各平臺促成貸款規模繼續同比增長,除信也科技及宜人金科外均環比增長,其中兩家規模相對較小的平臺小贏科技及嘉銀金科保持較高增速。
一季度奇富科技促成貸款1095億元,同比增長10.7%,環比增長4.7%;樂信促成貸款609億元,同比增長41.2%,環比增長8.6%;信也科技促成貸款434億元,同比增長9.3%,環比減少10.7%;小贏科技促成貸款241億元,同比增長57.9%,環比增長11%;嘉銀金科促成貸款198億元,同比增長142.9%,環比增長4.8%;宜人金科一季度促成貸款64億元,同比增長7.7%,環比減少5.9%。
一季度末,5家平臺披露了期末貸款余額情況,除宜人金科外各平臺同比繼續增長,除信也科技外均環比增長(見表2)。維信金科在年報中披露,截至2022年年底,貸款余額25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0.3%。表2:5家企業2023Q1促成貸款余額情況(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零壹智庫
注:維信金科不披露一季報,嘉銀金科不披露貸款余額03輕資本轉型:繼續深入2018年、2019年以來,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樂信和奇富科技等頭部平臺向不承擔信用風險的輕資本化轉型。輕資本轉型對于規避業務的合規風險以及提升二級市場估值都是加分項。
2022年奇富科技的平臺服務模式下貸款規模占比繼續增長,顯示輕資本轉型仍是頭部平臺的發展方向;樂信未披露相關規模,由于業務構成或APR水平變動等原因,2022年兩者的輕資本業務相關收入及占比均出現下滑,2023年一季度延續了這一趨勢。
奇富科技在2022年年報中披露,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其平臺服務模式下促成貸款規模分別為695億元、1942億元及2311億元,占比分別為28.2%、54.4%及56.1%;期末余額分別為294億元、773億元及966億元,占比分別為31.9%、54.4%及59.1%。從業務規模占比看,輕資本業務超過一半且仍在增長。
2023年一季度,該模式下促成貸款613億元,同比增長15%,占比56%,與2022年基本持平;一季度末輕資本模式下貸款余額1045億元,同比增長32.6%,占比61%,較2022年全年占比59.1%繼續上升圖2:奇富科技2020年以來輕資本模式貸款規模(億元)及占比資料來源:公司財報,零壹智庫由于平臺服務四種業務中的輕資本模式下貸款規模減少,奇富科技2022年的平臺收入出現了下滑,為49.7億元,同比減少22.9%;占整體營收的比例為30.0%,較2022年下滑8.8個百分點。平臺收入減少導致奇富科技2022年收入減少0.5%至165.5億元。
2023年一季度,奇富科技輕資本業務相關的平臺收入為9.69億元,同比減少30.8%,環比減少14.3%,占比26.9%,較2022年全年占比30%略降。表3:樂信和奇富科技輕資本業務收入情況(億元)資料來源:公司財報,零壹智庫樂信未披露輕資本業務規模。從收入構成看,樂信的技術賦能服務收入來自于不承擔信用風險的輕資本業務,包括分潤模式(profit sharing model)、獲客服務模式(customer acquisition service model)、金融科技升級模式(fintech upgrade model)及會員服務。
2023年一季度,該項收入為3.68億元,同比減少26%,環比減少10.86%,占比為12.3%,較2022年占比進一步下降。一季報披露,該項收入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技術賦能服務業務中分潤模式下貸款APR下降。信也科技在2022年財報中披露了其輕資本業務模式:不提供增信,或提供有限增信服務,在有限增信服務模式下,與金融機構伙伴商定擔保金額上限,如果壞賬金額超過上限,超過部分由資金方承擔。2022年,信也科技促成貸款中有18.2%為輕資本模式。信也科技于2020年首次在年報中披露輕資本業務模式。維信金科的業務包括直接貸款、信托貸款、信用增級貸款撮合及純貸款撮合四種模式,近年來其逐步向輕資本模式的純貸款撮合傾斜。2020年,其純貸款撮合模式下促成規模為1.39億元,2021年為14.09億元,同比增長9倍,占比3.5%,2022年為76億元,同比增長4.4倍,占比上升至14.6%。
同時,輕資本模式業務貢獻收入也在增加。2021年,維信金科純貸款撮合模式下貸款撮合服務費4078萬元,2022年上升至2.09億元。
關于輕資本轉型的具體分析,可參考零壹智庫此前發布的文章《上市助貸平臺的煩惱:合規與賺錢》04
一季度末90天+逾期率多上升考察近兩個季度的90天不良率,嘉銀金科連續上升,從2022年三季度末的0.96%升至2023年一季度末的1.4%,在五家平臺中仍處于最低水平;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及小贏科先降后升,截至一季度末分別為2.18%,1.72%及2.4%;樂信在四季度下降后在一季度持平,在五家平臺中處于最高水平,為2.53%。表4:5家企業逾期率情況(截至2022年底)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零壹智庫宜人金科未披露90天+逾期率,截至2022年底,其15-29天、30-59天及60-89天逾期率分別為0.7%、1.3%及1.1%,截至2022年Q1分別為0.6%、1.2%及1.2%。05
小微企業貸增速分化,多家平臺不再披露在國家政策導向下,近年來線上助貸平臺也涉足小微企業貸業務。信也科技、樂信及奇富科技均在財報中披露了小微企業貸款的規模:2022年樂信和信也科技同比增長,而奇富科技同比下降。2020年底,奇富科技在360借條品牌下推出360小微貸,包括三個產品:電商貸款、企業貸款及發票貸款。其小微貸面向營收500萬元以下企業,貸款額度在100萬元以下,有不同期限供選擇,包括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及36個月。
奇富科技在年報中披露,由于小微企業更容易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其在2022年采取了優化小微企業服務的策略并減少了風險敞口。
奇富科技自2021年一季度開始披露小微貸規模,但在2022年財報中未披露全年小微貸規模。從各季報披露的情況看,2022年逐季下降:分別為74億元、49億元及30億元及8億元,計算可得全年促成小微企業貸約161億元,占比3.9%;而2021年為302億元,占比為8.46%。
樂信自2021年一季度開始披露小微貸規模,但在2022經審計年報中未披露相關信息。根據季報及其他公開信息,2022年四個季度樂信分別促成小微企業貸42億元、54億元及54億元及50億元,經計算全年促成小微企業貸201億元,較2021年的153億元增長31.4%;占比9.8%,較2021年的占比7.1%有所提升。
信也科技自2020年開始提供小企業主貸款。小企業主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提供企業營業執照或個體戶執照等信息申請貸款,貸款金額為500元至20萬元,期限從一個月到24個月。
財報披露,2022年信也科技在國內服務了90.6萬小企業主,小企業貸款占促成貸款的25.4%,而2021年約占20.3%。2022年一至四季度信也科技分別促成小企業主貸款98億元、104億元、113億元及119億元,保持上漲的勢頭。經計算全年促成小企業主貸款434億元,同比增長60.1%。
但在2023年一季度,以上三家持續披露小微貸規模的平臺中僅樂信繼續披露,其一季度促成小微貸49億元,較2022年四季度的50億元略有下降;小微貸款占比8.05%,較2022年四季度的8.9%下降了0.85個百分點。圖2:三家企業2022年各季度促成小微企業貸規模(億元)及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零壹智庫宜人金科、小贏科技、維信金科及嘉銀金科均未在財報中披露小微企業貸具體規模。宜人金科披露其小企業貸款額度為一萬元至400萬元,期限為1—24個月,2022年底開始提供更小額度的貸款。小贏科技在2022半年報中披露,2022年上半年整體貸款總額中有46.18%流向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06
多個平臺組建線下團隊除宜信外,線上業務是各平臺的傳統業務,近年來樂信與奇富科技均建立了自己的線下團隊。從時間線來看,線下團隊與小微業務的起步一致,從業務特點看,線下團隊也更“適配”小微業務,但2022年兩家平臺的小微業務從季度變化上看未見增長趨勢,其線下團隊建設也較為“低調”。
早在2021年,有媒體報道樂信及奇富科技均已建立千人規模的線下團隊。從2022年財報看,各平臺關于線下團隊的披露較簡單,奇富科技披露“在特定地區,對特定產品進行線下營銷活動”。樂信披露線下團隊是獲客渠道之一,能夠提供更具體的客戶一手信息,通過線下市場盡調提供準確的信用評估。2022年,在沒有增加員工的情況下,樂信優化線下獲客渠道,將月度獲客效率(以GMV衡量)提高了6.4%,每筆訂單交易金額提高了33.7%。2022年有媒體報道樂信線下團隊達2500人。
信也科技披露,截至2022年底,其擁有線下銷售團隊1000人。
而傳統業務模式為線下的宜信,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向線上轉型,2022年2月線下業務停止,轉型完成。07
貸款成本:小贏科技及奇富科技近年來下降貸款利率是近年來助貸平臺監管的重點,從披露相關信息的平臺看,近年來貸款利率整體上有下降的趨勢。各平臺披露的口徑不盡相同,包括IRR及APR。
小贏科技在年報中披露了其信用貸(目前包括小贏卡貸及其他信用貸款產品)的APR水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分別為8%-36%,8%-24.38%,8%-24.3%。
其主打產品小贏卡貸在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的平均APR為21.9%、19.34%及17.58%。
奇富科技堅持IRR不超過36%的政策。截至2022年底,奇富科技IRR超過24%的貸款為54億元,主要是2022年6月30日之前促成的貸款,占比4.1%,而在2021年底,IRR超過24%的貸款為621億元,占比43.7%。
樂信未在2022年財報中披露貸款成本的具體情況,但每期季報中披露貸款名義APR情況,2022年四個季度分別為14.4%,14.8%、15.7%及15.7%,2023年一季度上升為17.1%。
維信金科在年報中披露客戶貸款的應付利率,包括資金伙伴的利息份額及信用增級機構的擔保費用在年化15%至36%之間。
信也科技及嘉銀金科的財報中未見關于其促成貸款APR、IRR或年化利率的相關披露。08
資金來源多樣化,頭部平臺通過發行ABS降低成本各類金融機構各平臺在2019年、2020年完成轉型后開始全面對接各類金融機構資金。根據2022年財報,各平臺均對接商業銀行、消金公司、小貸公司等,頭部平臺也通過發行ABS籌集資金。各平臺中,奇富科技的披露較為詳盡。
奇富科技在2022財報中披露,其合作金融機構主要是國有行,地方商業銀行及消金公司。截至2022年底,奇富科技已累計與143家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包括福州小貸。福州小貸成立于2017年,注冊資本50億元。2022年,奇富科技促成貸款中有196億元來自于福州小貸,占比4.8%。
前五大金融機構合作伙伴提供了35.1%的資金來源(不包括ICE和風險管理SaaS業務)。其中,以貸款余額計,關聯方天津金城銀行是最大的資金方。
奇富科技也通過發行ABS籌集資金,截至2022年底,其累計發行ABS達185億元,分別在上證所或深證所上市,綜合成本不到6%。此外,截至2022年底,奇富科技擁有兩家交易所批準的儲架發行額度174億元。
樂信披露其資金來源包括商業銀行、消金公司、其他持牌金融機構、集合信托及發行ABS。
信也科技披露其資金伙伴包括商業銀行、民營銀行、消金公司、小貸公司及信托管理公司。截至2022年底,其已經累計與75家國內機構資金伙伴合作。
2022年嘉銀金科擁有44家機構資金伙伴,包括商業銀行、消金公司、信托及小貸公司。
截至2022年底,維信金科與92家持牌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包括20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及信托機構。
宜人金科披露其資金來源包括商業銀行、信托和ABS、小貸及消費金融公司。09
多元化與國際化:信也科技國際業務貢獻一成營收目前各平臺多聚焦助貸業務,較為獨特的是樂信和宜人金科。其中樂信傳統業務包括自營電商平臺,與助貸業務形成協同;而宜人金科在轉型的過程中同步實現了業務多元化。
助貸業務之外,宜人金科發展了綜合理財業務和電商業務。截至2022年底,其財富管理平臺的客戶資產(不包括保險產品)達220.4億元。2020年,宜人金科收購合翔保險經紀,保險經紀業務成為其綜合理財業務的一部分。2022年,其保險經紀業務貢獻收入7.23億元,占比20.3%。
2021年下半年,宜人金科拓展電子商務平臺,推出了宜人優選。2022年,其電子商務服務收入3.03億元,較2021年的0.33億元大幅增長,占比達8.8%。
根據公開信息,嘉銀金科及信也科技均開展國際業務,主要布局于東南亞,且均“重倉”印尼,其中信也科技的國際業務已經貢獻規模業績。
嘉銀金科在2019年建立印尼辦公室,2021年9月開始在尼日利亞開展業務,此外在墨西哥有合資企業,但其國際業務規模及收入等情況未見披露。
信也科技在2019年12月獲得了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OJK)頒發的基于技術和信息的金融借貸機構許可證。據媒體報道,其在印尼的子公司Adakami在印尼現金貸市場占有率排第二位。
2022年財報顯示,信也科技國際業務增長迅速,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信也科技國際業務在貸余額分別為1.87億元、3.3億元及8億元,貢獻營收分別為2.67億元、8.26億元及11.5億元,占比分別為3.6%、8.7%及10.3%。
根據近期發布的2023年一季報,信也科技國際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一季度促成貸款15.7億元,同比增長82.6%;至一季度末,國際市場在貸余額為9.5億元,比2022年同期增長163.9%。10
小結通過對上市助貸平臺2022年經審計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的梳理,可以發現:
一是由于嚴監管下利率水平整體上下降,受此影響,多個平臺的業績出現波動,包括營收及凈利潤的下滑。
二是盡管個別平臺為改善資產質量或致力于業務轉型及多元化而出現促成貸款規模同比減少,行業整體上仍保持擴張態勢,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平臺擴張更為迅速。
三是出于控制風險等原因,各平臺開始對小微貸業務“冷處理”,表現在規模增長停滯或收縮,以及在財報中不再披露。
四是由于盈利水平相對較低等原因,頭部平臺對于輕資本/平臺業務中的輕資本模式貸款撮合擴張意愿降低,導致整個平臺收入水平下降,但其他模式的輕資本業務擴張,輕資本轉型仍是行業發展方向。
五是以信也科技為代表的業務國際化“開花結果”,開始貢獻規模業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