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研究機構 | 零壹智庫 數字化講習所
發布機構 | 零壹財經數字化講習所
報告主編 | 柏亮
報告編審 | 李昕
執筆團隊 | 李昕 郭小月
導語我國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歷史發展可分為兩類:以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區域性銀行為代表的傳統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基于已有的物理網點和線下業務,立足于滿足網上銀行不斷增長的需求;而以部分民營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則利用已經掌握的渠道優勢和豐厚的客戶資源,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金融科技手段,為用戶提供純線上、操作便捷的銀行服務。央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提出銀行要將金融科技作為重大戰略之一,促進技術助力業務提質增效。銀保監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快數字經濟建設,全面推進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根據截至2023年6月底的公開資料,零壹智庫、數字化講習所共選擇了26家明確提出“數字銀行”戰略的上市銀行,梳理其數字化布局和成果,形成簡要案例報告《中國“數字銀行”洞察報告(2023)(一)國有大行》、《中國“數字銀行”洞察報告(2023)(二)股份制銀行》。該報告為系列報告《中國“數字銀行”洞察報告(2023)》的第三篇,系列報告共三篇,報告全文預計在8月上旬發布。
一、區域性銀行:差異化、本地化建設數字銀行
區域性銀行作為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地方經濟及地方居民提供金融服務。在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北京銀行(601169.SH)、蘇州銀行(002966.SZ)、南京銀行(601009.SH)、長沙銀行(601577.SH)、重慶銀行(601963.SH)、無錫銀行(600908.SH)、滬農商行(601825.SH)等區域性銀行也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以數字化的手段提升本地服務能力。表1:區域性銀行“數字銀行”建設情況梳理(不完全統計)資料來源:公司財報、數字化講習所、零壹智庫(以上為報告摘選,完整報告請下載原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