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姚麗 來源 | 零壹財經專欄5月22日,金融科技服務商金融壹賬通(NYSE:OCFT/6638.HK,以下簡稱“壹賬通”)發布了未經審計的2023年一季報。
財報顯示,2023年一季度,壹賬通自2019年底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同時收入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基于交易的收入同比下降超過17%;但盈利情況改善,毛利率提升,費用率下降,虧損明顯收窄。01
收入下降,虧損收窄2023年一季度,壹賬通營收同比下降9.1%至9.26億元,2019年底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一季報披露,收入下降反映了“聚焦高價值產品及減少低毛利定制項目”的高質量增長策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壹賬通分三個部分披露營業收入,一是技術解決方案實施(Implementation)收入,二是基于交易的持續收入(Transaction-based and support revenue),三是虛擬銀行收入。一季度營收下降主要是第二項收入大幅減少所致,該項收入同比減少17.2%至6.84億元,而技術解決方案實施收入增長22.3%至2.1億元,虛擬銀行收入增長51.6%至3212萬元。
在盈利能力指標方面,壹賬通在一季度明顯改善:毛利率增加2.7個百分點至31.1%,凈虧損1.13億元,同比收窄66%。02
三費齊降2023年一季度,壹賬通的營業費用占比從2022年同期的68.7%降低16.2個百分點至52.5%,降幅大于營收的降幅,顯然對于改善虧損狀況起到了重要作用。
壹賬通保持研發投入的合理節奏,以“有選擇地投入盈利項目”,研發費用由2022年同期的3.63億元降至2.88億元,營收占比由35.6%降至31.1%。
由于銷售能力及效率提升,人員成本及相關費用先下降,壹賬通的銷售費用由2022年一季度的1.09億元降至6403萬元,收入占比由10.7%降至6.9%。
由于嚴格的成本控制及持續變革的努力,一般及行政費用從2022年一季度的2.11億元降至1.07億元,收入占比由20.7%降至11.6%。03
營收結構未變壹賬通由平安集團孵化,其營收中來自于平安集團及陸金所等平安系的銷售占比一直較高,受到市場關注。海外券商對此曾有正面解讀,認為對平安系的依賴有利于營收的穩定增長;而國內偏質疑,認為業務缺少獨立性。
壹賬通曾對外表示將改變這種局面。在2022年召開的2021年年報發布會上,壹賬通提出中期(3年)目標,包括提升收入規模及行業排名,以及“實現第三方收入貢獻成為主要收入來源”。目前來看,局面并未改善。
根據各期財報,2020年至2022年,壹賬通對平安集團銷售占比五成以上,對陸金所銷售占比一成以上,兩者合計占比六成以上。
2023年一季度,來自于第三方的營業收入3.18億元,占比34.3%,來自于陸金所的收入7136萬元,同比銳減44.7%,占比也降至7.7%,但來自于平安集團的收入比58%,與此前年度相比,整體上來自于平安系及第三方的營收結構變化不大。表1:壹賬通來自于平安集團、陸金所及第三方的收入(單位:億元)及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壹賬通各期財報2022年,受持續虧損的影響,疊加不利的中概股市場環境,壹賬通股價持續下行,在2022年3月曾跌至1美元以下。壹賬通一度接到紐交所關于退市風險的通知。2022年12月,壹賬通宣布并股,將每十股并為一股。截至2023年5月23日收盤,其美股股價為4.19美元/ADS,當日下跌8.52%,市值1.634億美元,市凈率0.36倍。
2022年7月4日,壹賬通采取“介紹上市”方式實現在港交所主板的“雙重主要上市”。截至2023年5月24日收盤,其港股股價為1.22港元/股,市值14.27億港元,市凈率0.4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