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海冰會減少?
一般來說,海冰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全球變暖,而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而當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這也就致使大量的北極海冰跟著融化減少。
海冰減少有什么影響?
現如今,北極海冰是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冰的變化通過復雜的反饋過程對區域乃至更大尺度的天氣氣候產生重要影響,其變化是指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標志。
北極海冰融化減少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一方面是兩者相互作用的反饋過程:極地海冰覆蓋面積越小,地球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就越少,吸收的熱量越多,氣候就會變得越暖,從而會使得海冰的消融加快;另一方面,海冰對海洋大氣間熱量交換有抑制作用,海冰的減少會使得太陽輻射直接進入海水,有利于海水吸收熱量,加劇海洋和大氣間的熱量交換;此外,海冰生消所產生的潛熱變化也很大。
所以說,海冰面積的變化對氣候的影響十分重要,對北極以外地區的天氣和氣侯也會有影響。
而對于中國來說,這會導致冬季極寒氣溫增多,“寒冬”頻現。這是因為北極氣溫變化會使北半球西風帶的風力減弱,削弱西風帶對高緯度地區冷空氣的屏障作用。失去了這道“屏障”,西伯利亞冷空氣就會南下更加頻繁,使中國冬季變得更冷。
北極海冰還與中國冬季降水有著密切聯系。研究數據表明,隨著北極海冰的減少,中國南方和北方冬季降水增加的現象越發明顯。2007年北極海冰出現歷史極低值后,中國南方出現了大規模的凍雨災害性天氣。
數據顯示,今年北極海冰面積可能出現歷史最低值。專家表示,未來中國南方和北方冬季降水增加,中部冬季降水減少的狀況將會進一步持續,南方冬季出現凍雨天氣的可能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