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區塊鏈與隱私計算有機結合,能使得原始數據在不出域的情況下,實現多節點之間的可信協同計算和數據隱私保護,發揮出“1+1>2”的價值。02 不做簡單相加圍繞區塊鏈+隱私計算,巨頭扎堆布局。包括螞蟻鏈隱私協作平臺FAIR、微眾銀行WeDPR 平臺、騰訊云區塊鏈可信計算平臺、平安區塊鏈隱私協作平臺、矩陣元基于隱私計算的聯盟鏈平臺PlatOne等,都已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和落地的應用。目前行業內通用的做法是,通過雙系統架構將區塊鏈和隱私計算兩者結合,對于客戶來說,需要采購、配置兩套系統才能實現協作目標,且在協作過程中,兩套系統的適配能力和安全也存在挑戰。當前,大家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在行業協作中,數據隱私保護已經成為底層需求”。這意味著,隱私計算應該直接原生在區塊鏈網絡平臺上,而不是簡單的相加。以螞蟻鏈隱私協作平臺FAIR為例,他們在區塊鏈網絡上做了進一步擴展,讓每一個區塊鏈節點也成為一個隱私計算節點。協作流程由智能合約驅動,數據流轉由隱私計算引擎解決,并通過區塊鏈確權、共識。像當年智能手機集成電話、相機、音樂播放器等功能一樣,FAIR平臺打破了技術邊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的深度融合。FAIR平臺有幾個顯著特點:首先,不同結構、不用格式的數據源都可以接入,基于各領域數據分類分級標準,幫助客戶對數據進行自助分類,分級,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對應的細粒度授權、標準化、脫敏、去標識、水印、加密等能力,保證使用前的安全;其次,是一個開放平臺,已經實現與隱語、騰訊FATE等隱私計算開源框架以及摩斯等隱私計算系統的對接互通。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在單個平臺上自主調用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可信執行環境等多個隱私計算組件,滿足多參與方的數據安全、高效協作計算和流轉的場景需求。而文章開頭提到的四川港投聯盟鏈,就是用了這套系統。03 融合技術加速落地數交所IDC曾經在《隱私計算全景研究2022》報告指出,放眼于數據流通場景,展望5-10年之后的數據要素市場,區塊鏈等相輔相成的技術能力將顯得不可或缺。IDC:“隨著隱私計算在數據要素交易市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接入跨領域、新場景、更多數量的數據參與方,就注定需要區塊鏈作為信任底座協調參與方間的信任。數據是否造假、數據是否能夠自動化進行授權使用都將運用到區塊鏈。此外,從使用閉環的外部監管的角度看,區塊鏈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伴隨著數據要素市場的快速發展,由政府主導的數據交易平臺、數據交易中心、數據交易所(以下統稱“數據交易所”)不斷涌現。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目前由地方政府發起、主導或批復的數據交易所已有40家。根據數據交易網披露,深圳數據交易所、貴州大數據交易所等數據產品交易規模有望在未來2-3年突破百億元。在政策、市場、技術等多重因素驅動下,數據交易有望成為數據要素產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增長極。當前,頭部數據交易所已經開始運用區塊鏈+隱私計算等關鍵技術,建設新型數據交易信息化平臺,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流通可信可追溯”。比如,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杭州國際數字交易中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等,紛紛采用了區塊鏈+隱私計算的技術架構。在“二十條”里,最引人關注的就是“三權分置”(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和數據產品經營權等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數據產生和流轉往往伴隨多個主體,流轉路徑不清晰、權屬不明確一直數據產品的定價、分配和交易。“三權分置”跳出了數據確權“一錘子買賣”的傳統視角,而是從數據的三種形態出發,根據數據來源和特征界定各方權利,采用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面對這種對數據的精細化分工,利用隱私計算來保護數據隱私,利用區塊鏈來管理整個共享交換的過程就顯得更為重要。而相較于單次采買兩套系統,“鏈原生隱私計算”架構正逐步成為數據交易所和各類數商的首選,進一步加速數據要素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