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云峰 來源:零壹作者專欄
螞蟻歸航,漸入佳境。
在一年前發表的《螞蟻回歸航路》一文中,新金融瑯琊榜總結道:
【資料圖】
一度“偏航”的螞蟻回來了,這既體現了螞蟻集團自身的糾錯能力,也彰顯了中國監管層的智慧。在此過程中,螞蟻的擴張步伐有所放緩,也犧牲了一些短期利益,但同時,收獲了更高的發展質量,以及更可預期的未來。
11月14日晚間,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下稱“螞蟻消金”)增資方案落定,包括螞蟻集團、杭州金投數字科技、舜宇光學、傳化智聯、魚躍醫療、博冠科技、重慶農信投資在內的多家公司將參與本輪增資的股權認購。
公告顯示,螞蟻消金本輪總增資金額為105億元,增資完成后注冊資本將達185億元。
消費金融業務被視為螞蟻集團數字金融業務的核心板塊,是螞蟻集團整改工作的一大焦點。經歷了年初的增資變化之后,螞蟻消金的增資方案終于落定,也讓這家公司得以完成自己在整改工作中所承擔的任務。
螞蟻消金這一年
去年11月,花唄、借唄陸續啟動品牌隔離工作,開業不到半年的螞蟻消金迎來重任。
對螞蟻消金而言,一邊是規模龐大的存量業務平穩過渡,一邊是億萬用戶的服務和體驗,要想完成這個整改騰挪,并非容易之事。
那么,過去這一年里,螞蟻消金都做了哪些工作?
品牌隔離是重中之重。根據整改方案,花唄、借唄成為螞蟻消金專屬品牌,而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全額出資的服務則獨立為銀行信用購、信用貸類服務。
截至目前,不少用戶的借唄已經更新為“信用貸”服務,部分用戶的花唄也更新為“花唄”和“信用購”服務。據了解,這一工作仍在繼續,未來會逐步覆蓋到更多用戶。
一年來,以倡導理性借貸為核心,螞蟻消金的陪伴服務體系也越發成熟。
通過“賬單助手”功能,螞蟻消金為用戶提供預算設置、超支提醒與額度管理等服務,幫助用戶提升自己的金融消費能力。數據顯示,上線初期,使用這一功能的花唄用戶平均賬單金額下降5%,借唄用戶的平均借款余額則下降了11.3%。
此外,螞蟻消金還在線上、線下不同渠道探索金融科普工作。在線上,螞蟻消金打造了金融教育平臺知信學堂,以小程序形式進行金融科普,倡導理性借貸。
螞蟻消金的另一項重點工作是為新市民群體提供金融支持——通過“新市民陪伴計劃”,關注新市民在安家、就業、創業等方面的需求。
我在此前的《螞蟻消金的“必修課”》一文中有過總結:
對于一家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金融科技開放平臺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基礎設施,必須有著更強的擔當與使命感,更多關注用戶、行業與社會。螞蟻集團的消金業務也由此開啟了自我變革,這里面既有監管要求,也有主動調整。
增資為整改重要一環
此次增資方案的落定,將令螞蟻消金在全面合規的道路上越走越穩。
眾所周知,螞蟻消金需要承接的用戶量級眾多,如何有序、平穩地推進整改,是個錯綜復雜的大工程。
在整改方案中,螞蟻集團確立了“兩不加,兩不降”原則,即“不增加消費者成本、不增加金融機構等合作伙伴成本,不降低消費者服務體驗、不降低風險防范標準和要求”, 這也是監管部門對螞蟻整改提出的要求。
這意味著,在品牌隔離的實際操作中,螞蟻方面不能因為整改而產生大規模的用戶抽貸,同時在資本金、杠桿率方面都要符合監管規定。
而在遵守消金公司資金杠桿不超過10倍規定的前提下,螞蟻消金原來的80億資本金并不足以承接住整改后的消費金融業務,因此必須進行增資。
對螞蟻集團而言,這亦是其整改的重要環節和進展。
從增資金額來看,增資至185億元,較去年的方案有所降低。這大概率與品牌隔離有關。
在螞蟻消金的努力下,目前多數用戶的借唄已經升級為機構全額出資的“信用貸”,不少花唄用戶也相繼升級到“信用購”,現階段需要承接的業務規模變少,所需資本金也隨之減少。
實際上,此次105億元的增資規模,已經創下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歷史記錄,此前其他消金公司的增資多為幾億到幾十億元。
互聯網消金“入海”
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品牌隔離與增資工作的完成,螞蟻消金將迎來蝶變。
回過頭看,2015年前后,花唄、借唄相繼誕生,螞蟻集團由此引領了互聯網消費金融大潮,也令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面貌煥然一新。但同時,它們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新挑戰、新問題,于是有了過去兩年的整改。
在新金融瑯琊榜看來,不只是螞蟻集團,這場整改工作的實質在于:
新興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以及其他新金融力量,猶如一條條河流,縱使百轉千回,都必須適應新時代的各項監管要求,全面匯入持牌金融的大海之中。
而能否“入海”,既要做到全面合規,也要在普惠與商業可持續之間達到平衡。從股東方魚躍醫療的公告來看,今年前三季度,螞蟻消金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凈利潤為3.86億元,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群體里處于中位水平。
未來,隨著整改工作逐漸完成,表內業務規模企穩回升,螞蟻消金的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但會控制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畢竟,無論花唄還是借唄,其定價在行業里都屬于偏低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螞蟻消金的這次增資,也是今年以來消金賽道增資潮的最高點。此前興業消金、中原消金、金美信消金、南銀法巴等都完成或公告了增資計劃,2022年由此成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大年。
這背后,消費之于國民經濟的主引擎地位從未動搖,這是消費金融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石。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艾瑞咨詢最新報告認為,隨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逐步持牌化與業務轉型,預計將有大量業務份額轉移至消費金融公司,未來消費金融公司將是僅次于銀行的最大消費金融供給主體。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2)》截至2021年底,消費金融公司貸款余額突破7000億元,達到7106億元,同比增長44.2%;資產總額達到7530億元,同比增長43.5%。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