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譯自Rita Liao “Despite crypto ban, China’s tech talent rides the global web3 wave”中國的 web3 人才正在蓬勃發展,并走向全球。從提供加密衍生產品到制作 NFT 游戲,中國 web3 企業家的足跡遍布全球。我們與十幾位中國創始人和投資者進行了交談,以了解他們如何在扎根中國并利用中國豐富的技術人才的同時努力建立全球 web3 業務。探索狀態
許多人認為當下的互聯網或 web2 被谷歌和 Meta 等集中化的、尋租性的公司主導。web3 的部分吸引力在于通過區塊鏈等分布式賬本技術矯正互聯網格局,這有望帶來更強的去中心化和用戶所有權。加密貨幣和NFT是區塊鏈的兩種流行應用,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但它們遠非該技術的僅有的應用。中國仍在嘗試弄清楚想從 web3 中得到什么,但顯然不想錯過。2019 年,政府也公開認可區塊鏈在技術革命中的作用。中國不想要的是擾亂市場的加密貨幣。它似乎在鼓勵更可控、更集中的 web3 版本——區塊鏈應該由受信任的組織而不是開放網絡上的匿名計算機管理,并為政府認為合適的領域帶去生產力。毫不奇怪的是中國因金融風險而禁止首次代幣發行和基于加密貨幣的交易,但在其他區塊鏈應用方面存在著灰色地帶。中國監管部門已經警告不要將 NFT 用作金融證券。NFT被重新命名為“數字藏品”后,只能使用人民幣購買,流動性很小,并被用于促進版權保護。一些中國的 web3 開發者正在按照上面給出的方向,加入建立數字收藏品的基礎設施。其他應用也得到了政府的認可。例如,螞蟻集團設計了一系列區塊鏈服務,用于使用區塊鏈驗證法庭證據和跟蹤食品供應鏈來確保安全。一些人認為,被視為價值存儲的加密貨幣就像 web3 的面包和黃油資產。沒有它,web3 將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力。持這種觀點的人大多已將重心轉向海外,為國際用戶提供服務,并從離岸機構籌集資金。豐富的人才
在過去的幾年里,許多中國 web3 初創公司已經將他們的實體轉移到海外,但他們并沒有完全放棄中國。他們遵循前幾代科技公司的發展腳本:在海外注冊,在中國保留運營并開拓國外市場。“你還能在哪里找到成千上萬能力卓越的工程師?”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中國員工說。中國在區塊鏈行業的早期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孕育了一代精通加密貨幣的人才。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包括 Binance、FTX、KuCoin、Crypto.com、OKX 和火幣,都在大中華地區起步。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挖礦公司Bitman在北京成立。中國企業集團萬向是以太坊的第一位企業投資者,并誕生了加密投資巨頭HashKey。“這里有 700 萬程序員,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他們可以創新。” Dfinity 亞洲區總經理 Herbert Yang 說。這家由 a16z 投資、總部位于蘇黎世的公司來中國尋找可以部署在其區塊鏈網絡上的項目,因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技術人才”。其他國際組織也出于同樣的原因轉向中國。第二大加密貨幣背后的組織以太坊基金會贊助了“ETH Shanghai”黑客馬拉松,以吸引開發人員加入其區塊鏈網絡。該活動的組織方 Mask Network(一家將 web3 功能引入 web2 平臺的初創公司) 表示,該活動的線上版本今年吸引了近 1,000 名開發者,其中估計有 60% 來自中國。搬到海外的中國加密貨幣公司試圖帶上他們的中國員工,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選擇留在中國,有家庭在中國的員工一開始就不愿意搬家。雖然新加坡等對加密貨幣友好的國家有吸引外國人才的政策,但地方政府經常設定配額來保護國內就業。對于過去兩年試圖在中國招聘的 web3 初創公司來說,時機已經成熟。去年,加密貨幣的價值達到了歷史新高,一些中國互聯網公司裁員時,許多員工在 web3 前沿尋找機會。一些人自愿辭去在老牌科技公司的工作以順應 web3 浪潮,要么是因為他們被區塊鏈的技術潛力所吸引,要么是因為有機會快速積累財富。例如,螞蟻集團近幾個月已經有數十名員工流失到 web3 初創公司。頂級產品經理科技公司在為國際用戶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在中國雇傭員工,這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在西方媒體報道質疑其跨數據實踐的安全性之前,Zoom 在中國擁有數百名研發人員。阿里巴巴旗下的 Lazada和 Shopee 是東南亞的電子商務對手,它們也在深圳這個出口和科技人才中心設立運營團隊。對于許多科技公司來說,由于十年來互聯網行業的高速增長和競爭,中國仍然是一個理想的招聘場所。阿里巴巴、騰訊和 TikTok 所有者字節跳動等公司在各自領域的創新獲得了硅谷及其他地區的認可。“中國人創立的項目非常擅長管理和設計B2C產品,他們癡迷于數據分析,并花費大量時間對產品進行微調。”美國一家區塊鏈初創公司的一名中國員工表示。一些加密投資者和企業家認為,中國在 web3 方面的優勢不在于構建區塊鏈的底層基礎設施,而更多地在于為用戶開發應用程序。“web3 的早期機會在于協議 [區塊鏈應用程序的基礎設施],但它們主要解決交易問題,而忽略了用戶體驗,中國人非常擅長打造用戶體驗,畢竟中國已經誕生了一個強大的 web2 生態系統。” 一位香港區塊鏈初創公司創始人說。Move to earn 應用StepN的早期投資者,也是 Prodigital Future Fund(該基金正在積極投資從中國出海的web3機會)合伙人侍海(Curt Shi)認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以“勤奮”著稱,盡管近年來中國科技行業的過度工作文化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但也有人人認為這是一種優勢。例如StepN正是由從中國移民到澳大利亞的創始人發起。和許多出海企業類似,StepN通過保留一個中國的團隊作為其國際發展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么StepN可以 24/7 全天候提供產品和客戶支持,而許多競爭對手卻做不到,這正是StepN成功破圈的原因之一”,侍海表示。文化問題盡管中國人運營的 web3 初創公司可能具備強大的實力,但它們面臨著與 web2 類似的挑戰。開創了快節奏視頻分享的 TikTok 可以說是近年來唯一在全球取得成功的中國消費互聯網平臺。TikTok早期時,在國外沒有重要的實地存在,它流行于世界得益于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在北京開發的算法驅動的內容發現工廠。但企業家的文化理解在 web3 中變得至關重要。該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這意味著公司講述令人信服的故事的能力是吸引早期采用者的關鍵。“web3 公司必須在文化上與用戶產生共鳴。”一位來自中國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的新加坡創始人說。正如提倡者所說,Web3 在許多情況下是由社區運行的。支撐區塊鏈的技術具有內置共識的理念。例如,DAO 根據其社區的集體共識執行決策。缺乏有效傳達想法的語言能力和缺乏對其他文化的理解,中國web3 團隊可能更難在新市場贏得用戶。這位DAO創始人說道:“中國公司的產品很好,但他們不知道如何與國際社會交流,在 web3 中,僅僅擁有一個好的產品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