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榕江的“村超”與百鳥衣,到六盤水的農民畫與火把節,在《文化大觀園》之《探秘貴州》中,鏡頭展現了一個多彩而堅韌的貴州:這里有苗族千年的舞步,有鄉村畫布上的時代印記,也有火焰中跳動的民族記憶。災難后的勇敢重生,多民族的熱烈交融……它們共同繪就了貴州動人的底色。
當貴州不再是遠方的風景,而是具象的生命力。人們看到,這片土地上的魅力,從未止步于山水之美,而是持續生長在每一個民族的呼吸與脈動中。
榕江|“村超”重生 × 百鳥衣苗寨,一場足球與史詩的交響
誰說鄉村不能點燃世界級的熱情?在榕江,足球從不只屬于專業賽場——它是菜農、電工、學生、繡娘共同的熱血戰場。
2025年6月24日,榕江被一場超3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無情吞噬,但就在短短一個月內,榕江完成了一場奇跡般的重生,而因洪澇災害按下“暫停鍵”的貴州“村超”聯賽,再次重新開賽:近8000㎡的草坪重新鋪就,蘆笙重新響徹云霄。
來到這里,如果趕上村超比賽日,你可以與數萬人同唱一首感恩之歌,看榕江的夜空因篝火和歌聲而閃亮。當然在榕江,可以探尋的不僅有賽事重啟的密碼,更有榕江人對文化的堅守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榕江縣擺貝村這座藏在月亮山深處、海拔近1400米的古老村寨,苗族姑娘們正披著“百鳥衣”起舞。“百鳥衣”是由苗繡刺繡而成每一針繡線都繡著蝴蝶媽媽的神話、吉宇鳥的傳說。據記載,唐朝時期黔東南地區苗族首領謝元琛曾身著 “百鳥衣” 入朝參見唐太宗,所以也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詩”。
▲ 苗族姑娘的百鳥衣,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
▲ 蠟染
來到這里,你一定要體驗喝一道“攔門酒”,感受苗族最隆重的迎客禮儀;還要親手試一筆蠟染,感受苗族婦女以刀為筆,以臘為墨、以布為紙,一筆一劃勾勒出圖案。如星辰紋、螺旋紋的圖案記錄了民族遷徙的歷史,龍紋、魚紋、蝴蝶紋則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
六盤水|農民畫鄉 × 火把節盛宴,在“中國涼都”觸摸民族藝術新生
離開榕江,走進”中國涼都“六盤水。這里的水城農民畫,正用最飽滿的色彩記錄鄉村振興的變化:高鐵開通、直播帶貨、AI科技......
農民畫,是一個獨特的繪畫門類,記錄了中國農村的發展面貌,展現了農民的生活變化,多數為農民自己制作的繪畫和印畫。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貴州水城農民畫的形態逐漸確立經過幾代畫師的努力,截至2023年底,水城已培養1500余名農民畫愛好者。如今,農民畫走出畫紙,延伸到箱包、家居、數字藏品,煥發出新的價值。
六盤水也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少數民族多達49 個。在六盤水野玉海景區內的海坪彝族文化園,你還可以觀賞一次彝族火把節。當各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共同參與點火把、篝火晚會,這種全民參與的方式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當篝火燃起,不同民族在火光中舞動的不只是肢體,更是對生命的禮贊。
游在六盤水,不可錯過的體驗,還可以是穿上彝家服飾、跳進篝火圓圈,嘗一口刺梨飲品,也可以是在高原清風中所聆聽的多聲部民歌合唱……
何為貴州:不僅有山與水,更有深植于這片土地的精神內核
貴州之美,是荔波的碧水、黃果樹的飛瀑,也是深植于這片土地的精神內核。貴州之美,是笑對生活的韌性,是對古老文明的傳承,也是各族兒女共舉火把、共繪未來的團結。
這就是中國貴州——不僅有山水,更有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與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