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藥物大盤點,探索治療新路徑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氣道慢性炎癥、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
簡單來說,就是氣道因為各種原因變得敏感、狹窄,導致呼吸不暢,出現喘息、咳嗽、胸悶等癥狀,需要進行長期的管理與控制。
在臨床中,醫生通常把哮喘的治療藥物分為長期控制藥物和緩解藥物。
長期控制藥物一般需要每日規律用藥,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口服糖皮質激素 (OCS)、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長效抗膽堿能藥物(LAMA)、白三烯調節劑(LTRA)和茶堿類藥物等。
緩解藥物的特點是數分鐘之內起效,主要用于哮喘急性發作的解救,通過解除支氣管痙攣、擴張支氣管以實現臨床癥狀的緩解。其中包括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ABA)、短效抗膽堿能藥物(SAMA)、短效茶堿和全身性糖皮質激素等。再次強調,緩解藥物不需要每天使用,只是在有癥狀的時候按需使用。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有效的控制哮喘氣道炎癥的藥物,主要給藥途徑為口服和吸入兩種給藥途徑。
其中,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是哮喘長期治療的首選藥物,包括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倍氯米松、糠酸莫米松等 。ICS劑量可分為低、中、高劑量。根據病情輕重,不同劑量ICS可單獨使用,亦可與LABA或LAMA聯用。目前常用的ICS/LABA復合制劑主要有氟替卡松/沙美特羅、布地奈德/福莫特羅。
對于大劑量ICS+ LABA仍不能控制的慢性重度持續性哮喘,可以附加小劑量口服激素(OCS)維持治療。通常選用半衰期較短的潑尼松,于每日或隔日清晨頓服。
β2受體激動劑
β2受體激動劑可以擴張支氣管、緩解支氣管痙攣。根據作用時間長短可分為短效制劑(SABA)和長效制劑(LABA)兩大類。
常用短效制劑(SABA)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藥效持續作用時間約為4--6小時。過去常作為哮喘急性發作時的快速緩解藥物,但研究表明單獨應用SABA較ICS/LABA增加哮喘急性發作風險,GINA不再建議單獨使用SABA治療哮喘,當按需使用SABA治療時應與低劑量ICS聯合使用。
常用長效制劑(LABA)為福莫特羅、沙美特羅等,藥效持續作用時間長達24小時。
白三烯調節劑
白三烯調節劑能夠拮抗白三烯受體,具有減輕白三烯致喘與致炎的作用,常用藥物為孟魯司特鈉,劑型有口服片和咀嚼片。咀嚼片可用于兒童或有吞咽困難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此藥可引起行為和心境相關改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抑郁癥患者,應謹慎用藥。
茶堿類
這類藥物作用頗多,不僅可以舒張支氣管平滑肌,還可以興奮呼吸肌,如氨茶堿、多索茶堿等,在應用時須監測血藥濃度。
抗膽堿能藥物
抗膽堿能藥物可通過抑制支氣管上的膽堿能受體,降低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從而舒張支氣管。和β2受體激動劑類似抗膽堿能藥物也可分為短效SAMA(如異丙托溴銨)和長效LAMA(如噻托溴銨)兩類。
哮喘管理的「新路徑」
全球哮喘防治倡議(GINA)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其中明確指出:
★GINA 2023將按需使用ICS-SABA 組合藥物(一種抗炎緩解藥)納入GINA 的路徑2 之中。這一補充是基于對接受GINA 第3-5步維持治療患者進行的一項臨床試驗,該試驗表明,與沙丁胺醇(舒喘靈)緩解劑相比較,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作為緩解劑可降低嚴重急性發作的風險,且其大部分獲益來自于接受第3 步治療的患者中。
哮喘的本質為氣道慢性炎癥導致的氣道高反應性,而抗炎緩解劑ICS-SABA 既含有抗炎ICS,也含有支氣管舒張劑,既可用于維持治療,也可做為緩解劑,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期待更多臨床積極數據反饋,早日造福更多哮喘患者。
目前多項新藥臨床研究正在開展中,如果您或身邊的朋友想要咨詢,歡迎與我們聯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