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企業紛紛角逐大模型之際,具身智能卻“異軍突起”。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關于具身智能的探討多達500余次。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世界機器人大會、云棲大會現場,具身智能機器人備受矚目。
資本市場上,盡管創投市場總體表現平淡,但具身智能逆勢生長。截至2024年8月,具身智能概念創業公司超50家,2023年至今具身智能及機器人相關融資事件達101起,2024年已有22起。
從全球來看,具身智能技術正從理論走向實踐,加速落地。在中國,具身智能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憑借豐富場景和積極政策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據預測,全球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8億美元增長至2028年的138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隨著具身智能市場發展前景被廣泛認可,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該領域,包括大型科技公司、傳統機器人企業和創業公司等,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當前,中國具身智能呈現兩大發展趨勢:一是從實驗探索階段向規?;虡I應用轉變;二是協同發展以實現降本增效。
在36氪看來,新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固然值得關注,但新技術的真正價值在于切實服務產業與生活。大模型與具身智能等AI技術的興起并非人工智能的終點,它們只是AI新世界的里程碑。只有當這些技術深度融入千行百業,催生出創新應用,為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實質性改變時,才是真正的百花齊放之時。
此次36氪“2024具身智能創新應用案例”評選歷經兩個多月。通過案例研究、專家評審、桌面調研等多種方式,從技術創新、應用效果、市場需求、示范效應、社會影響等多個維度對申報案例進行綜合研判,遴選出具有創新性和示范性的應用案例。
我們希望在展現這些企業具身智能技術研發及應用創新成果的同時,也能為更多企業在該領域的發展應用提供寶貴參考,共同推動具身智能產業蓬勃發展,引領千行百業的智能變革。
▲朗鏡科技(Trax中國)成功入選“2024具身智能創新應用案例”
為切實保證此次評選的中立性、權威性與嚴謹性,我們特邀12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組成超級評審團,涵蓋行業科學家、咨詢專家、資深投資人以及知名媒體人,具體包括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曾偉民、波士頓咨詢(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嚴慎予、源碼資本管理合伙人黃云剛、北極光創投合伙人張朋、光速光合的合伙人蔡偉、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執行董事郭敏杰、北京大學副教授/智源學者盧宗青、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雅青年學者仉尚航、上海產業知識產權運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澤炯、36氪科技主編蘇建勛、36氪研究院院長鄒萍。
在評選進程中,36氪對參選數據實施嚴格保密措施,并在評審環節進行數據脫敏處理,以此有效防止偏見產生以及數據泄漏風險。同時,基于案例研究與桌面調研,在評委的綜合評估之下,最終確定評選結果。在此,我們特別向這12位專家評委致以誠摯的感謝。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