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我國急性呼吸道感染相關領域醫生的規范化臨床診療水平,促進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療領域的發展,創新性探索更加高效、安全的療法,為患者帶來更佳的康復效果,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主辦、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藥控股”)公益支持的“金葉同行·敗毒先鋒——全國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西醫結合診療能力提升項目”啟動會暨首屆金葉呼吸高峰論壇于3月31日在深圳隆重召開。
中日友好醫院林江濤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申昆玲教授擔任會議主席,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賴國祥教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劉瀚旻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符州教授、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蘇欣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靜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林榮軍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潘頻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劉輝國教授、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陳剛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曲儀慶教授、江西省兒童醫院陳強教授、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郝創利教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鄧力教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蔣敏教授等呼吸與兒科領域專家出席會議,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陳彥希主任及中國中藥控股有關領導也一同蒞臨,共話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西醫結合新發展新未來,共同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01謀新篇·高峰眼界
“謀新篇·高峰眼界”由賴國祥教授主持,林江濤教授、申昆玲教授、陳彥希主任、中國中藥控股成傳奇先生進行致辭,劉瀚旻教授進行項目介紹。
林江濤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中西醫結合是我國獨有的醫學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絕非是治療方法的機械疊加,而是文化和理念的深層次融合。通過挖掘和傳承中醫藥的精華,結合現代醫學先進的技術,力求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準的個性化治療方案,為健康中國添磚加瓦。他強調建設全國性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十分重要,并提出了后續項目重心,呼吁更多呼吸界同道能緊密攜手、加快步伐,助力我國急性呼吸道感染相關領域醫生規范化臨床診療水平不斷提升。
申昆玲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影響兒童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醫藥因其理論深厚、經驗豐富、簡便易行,可有效預防和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希望能探索出更富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堅信通過中與西的臨床協作,不斷優化治療方案,能夠為廣大患兒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醫療服務,同時期待開展更多的學術合作,共同推進中國兒科事業的蓬勃發展。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陳彥希主任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隨著環境影響、氣候異常的加重、人口老齡化加速,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病率日益升高。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金葉同行·敗毒先鋒——全國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西醫結合診療能力提升項目”,致力于探索和普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理論和經驗,希望社會各界及相關單位、社會公益組織、愛心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共同凝聚社會資源,助力呼吸道感染治療領域的科研與臨床的進步,幫助更多醫生提高臨床診療水平,賦能患者提高生活質量。
中國中藥控股成傳奇先生表示,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作為一類常見疾病,影響較為廣泛,臨床醫生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總結了大量的中西醫結合的診療理論和經驗,對于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病程及減少并發癥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本項目的啟動和推進,旨在發掘和傳播中西醫結合診療的研究成果和優秀案例,為我國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西醫結合診療模式的創新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期望通過此舉,讓更多的患者為之受益,共同推進醫療事業的繁榮和進步。
劉瀚旻教授對項目背景、目標、活動規劃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表示,項目將于今年3月到9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系列活動,內容包括中西醫結合診療前景探討、中醫藥臨床應用經驗交流、基層醫療機構規范化診療教育等,預計將覆蓋900家以上醫療機構。
(賴國祥教授、林江濤教授、申昆玲教授、陳彥希主任、成傳奇先生、劉瀚旻教授線上講解)
隨后,林江濤教授、申昆玲教授、主辦單位及支持單位領導共同啟動項目,全體參會人員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02看今朝·學貫中西
會議篇章二——“看今朝·學貫中西”由符州教授主持,蘇欣教授、張靜教授、林榮軍教授分別作學術報告。
蘇欣教授作題為《重癥新冠病毒感染合并侵襲性肺曲霉病肺毛霉病診治專家共識解讀》的學術報告。他指出,進入21世紀,各種病毒感染不斷暴發,呼吸道病毒威脅人類健康。重癥新冠病毒合并曲霉等霉菌感染常見,且病死率高。同時由于臨床醫生對肺部毛霉菌病(CAPM)認識不足,疾病本身的嚴重性加上普遍的延遲診斷或誤診導致其病死率可能高于新冠相關肺曲霉病(CAPA)。基于此,我國頒布了《重癥新冠病毒感染合并侵襲性肺曲霉病和肺毛霉病診治專家共識》(簡稱“共識”)。會上,蘇欣教授圍繞“共識”對重癥新冠病毒合并曲霉等霉菌感染的早期篩查、啟動治療指證、治療評估及療效監測等方面,做了詳細解讀。
張靜教授作題為《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西醫結合診療策略”的學術報告》,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負擔、診療現狀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前景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她表示,目前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藥物不良反應、耐藥性、新型病毒不斷出現,給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控帶來挑戰,中西醫藥物聯合防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理論、藥物成份優勢,值得進一步研究。
林榮軍教授作題為《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手足口病的治療決策”的學術報告》。他指出,兒童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手足口病的主要風險人群,前者可引起發熱和咽痛咽癢,病原體眾多,防治困難;后者常侵襲 0-5 歲幼兒,危重病例可危及生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手足口病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但存在解熱鎮痛藥應用受限、抗菌藥臨床獲益有限和抗病毒藥物匱乏等未滿足需求,而中醫中藥具有理論、經驗及藥物優勢,可彌補相關不足。金葉敗毒顆粒由金銀花、大青葉、蒲公英和魚腥草四種藥物組成,具有較強的抗炎、抗病毒抗菌活性,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手足口病可有效改善患兒癥狀、縮短病程,減少危重病例發生率。
(符州教授、蘇欣教授、張靜教授、林榮軍教授)
03向未來·前研之聲
會議第三篇章——“向未來·前研之聲”由潘頻華教授主持,以“中西醫結合診療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應用與前景”開展圓桌對話,劉輝國教授、陳剛教授、曲儀慶教授、陳強教授、郝創利教授、鄧力教授、蔣敏教授分別從不同維度深入剖析了急性呼吸道感染當前診治現狀,并從臨床實踐視角詳細詮釋了中西醫結合診療的獨特優勢與顯著獲益。
專家們普遍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具體來說,西醫常規治療注重對癥治療,聯合應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緩解病情,通過補液、監測呼吸確保病人生命體征穩定。相較于西醫的對癥治療,中醫更加注重個體差異與整體治療,尤其在非特異性炎癥、提高免疫功能及穩定情緒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同時,在疾病預防方面,中醫強調的辨證施治和病因病機的理解,以中藥調理可有效預防并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從右至左:潘頻華教授、郝創利教授、曲儀慶教授、陳剛教授、鄧力教授、陳強教授、蔣敏教授,劉輝國教授(線上)
最后,申昆玲教授對本次會議做了總結。她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將會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西醫先進的技術為疾病的精準診療供了有力支持,而中醫深厚的理論則能夠全面解決疾病的發生發展問題,兩者結合可以實現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療的優化升級,期待在未來的臨床應用中,這種結合的模式能展現出更多的臨床價值,為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療開啟新篇章、踏上全新的征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