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廣東遂溪縣,農戶們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如今,作為全國冬薯種植大縣的遂溪,在春天也能挖出成千上萬噸甘薯,把這份來自“中國第一甜縣”的甜蜜送到五湖四海去。
遂溪甘薯成為名副其實的“振興薯”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廣東是全國最大的鮮食型甘薯種植區,甘薯僅次于水稻,是廣東第二大糧食作物。作為鄉村振興的優勢產物,甘薯也是糧食安全的儲備作物。因此,近年來廣東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在推動薯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一直不遺余力。從主導品種的推廣到脫毒種苗繁育的日益強大,從“稻稻薯”高效產糧模式的應用到薯類預制菜的開發,廣東全鏈條、標準化、規?;?、品牌化的薯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以農業大縣遂溪為例,目前遂溪全縣甘薯種植面積約50萬畝,年產量達120多萬噸,帶動全產業鏈產值約100億元——甘薯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薯”“振興薯”。在“生產端”穩扎穩打后,遂溪決心進一步擴大遂溪甘薯品牌影響力,發力“市場端”,近日首次舉辦甘薯主題文化活動,并將此活動固定下來,主打品牌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推動遂溪甘薯“走進灣區、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透過遂溪這個窗口,我們探索當地甘薯百億產業鏈的奧秘,觀察“廣薯”數字化營銷的“打法”,看廣東特色農產品如何成為縣鎮村產業發展的新動能,進而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為廣東建設農業強省提供支撐。
良種良法打造甘薯產業轉型升級“生命線”
3月28日,廣東·遂溪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首屆甘薯文化周(以下簡稱“大會”)在遂溪縣舉行,現場醒獅舞動,鼓聲陣陣,品嘗展示區人來人往,好評不絕于耳。
“遂溪縣地處雷州半島,擁有豐富的火山沉積巖土壤,氣候優渥、土壤肥沃,是甘薯的天然溫床,土壤中長壽元素硒含量高出我國平均水平約10%,優越的生長環境造就了遂溪甘薯的優良品質。”遂溪縣委書記駱華慶總結了遂溪甘薯的“硬實力”。而遂溪甘薯想要闖出名聲,則離不開政府的“軟支持”。
在中國冬薯種植大縣遂溪,眼下正是甘薯豐收季
遂溪甘薯為何如此“能打”?標準化是其中的一大關鍵。遂溪縣堅持把良種良法作為甘薯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命線”,先后制定《遂溪紅薯脫毒育苗技術規程》《遂溪紅薯種植技術規程》等標準,探索統一育苗、種植技術標準。瑞盈三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廣東省農科院、普寧市農科所合作建成“全省首家脫毒甘薯苗生產基地”,取得多個優質品種的甘薯育苗知識產權授權,注冊了多個商標。
2023年,遂溪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57.36億元,已連續三年穩居湛江全市第一。目前遂溪全縣甘薯種植面積約50萬畝,年產量達120多萬噸,主要種植品種有“普薯32(西瓜紅)”“金山630(北京紅)”“濟薯26”“煙薯25”“火山壹號”等。全縣有甘薯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企業約2000家,其中種植500畝以上近80家。帶動種業、種植、加工、運輸、勞務等全產業鏈產值約100億元。
產業振興,種業先行,科技助力。這也是廣東其他甘薯產地近年來在“強鏈”上下的苦功夫。
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處長丁艷平介紹,當前廣東省正深入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圍繞薯業發展,《廣東甘薯產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6年)》等政策相繼印發,制定了推動甘薯加工產品多樣化、加強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等六大措施,以補齊甘薯產業突出短板為主攻方向,著力延長產業鏈條。目前,圍繞薯業,從主導品種的推廣到脫毒種苗繁育的日益強大,從“稻稻薯”高效產糧模式的應用到薯類預制菜的開發,廣東薯業已形成全鏈條、標準化、規?;?、品牌化的發展新格局。
根據廣東省甘薯馬鈴薯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章英在2023年底發布的《廣東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近年來我國甘薯種植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1億噸,約占全球60%。廣東作為甘薯種植大省,近年來積極探索多種高效產糧模式以提高甘薯產量。當前,廣東甘薯面積位列全國第四,從產業特點來看,以秋冬薯為主,與北方春夏薯錯峰上市,部分區域全年種植,每年供應鮮食甘薯比例高達90%以上,廣東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鮮食型甘薯種植區和集散地。
新質生產力帶動“中國第一甜縣”邁向2.0
“我們以甘薯產業的‘小切口’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大變化’,帶動‘中國第一甜縣’向著多元化、智能化、體驗化的‘2.0版本’加快蝶變?!贝髸?,駱華慶如此總結遂溪作為一個農業大縣的發展路徑。
以智能化、數字化主導的新質生產力,是農產品提升附加值的關鍵。在遂溪甘薯產業鏈上下游的眾多工廠中,有一款“睡火山”“吃海鮮”的甘薯家喻戶曉——這就是來自佳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火山紅薯”。據廣東佳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景標介紹,他們采用海鮮魚發酵得到魚肽蛋白,加到滴灌系統中給“火山紅薯”施肥,從而提升產品的口感。
“科技賦能是農業企業構筑核心競爭力的重中之重,甘薯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定要結合新質生產力?!彼尉皹苏f,如果說優越的自然種植環境是運行的主板電路,那優質的種苗就是甘薯好吃的核心“芯片”,而研發“芯片”,最關鍵的就是科技創新。
“目前,我們企業有超過30人的研發團隊專門研究種苗創新,希望能夠通過在種源根本上的提質增效,推動整個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彼尉皹苏f。
“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具體到農業領域,就是要用創新性的成果推動產業的發展。”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淀粉工業協會甘薯淀粉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馬代夫向記者分析道,甘薯產業的創新,在于通過開發更多更好的品種,開發更多有潛在價值的產品,提高產值。
“國字號”電商強縣著力“賣出品牌”
如今,遂溪正加快推動甘薯產業提質增量專項行動,大力構建甘薯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以“政府引導+科技賦能+企業共建+科學布局+全民共享”全新思路,把“小紅薯”做成“大產業”。
遂溪研發培育優質甘薯種苗
2020年以來,遂溪先后被評為國務院農村電子商務激勵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百強縣,創新“六個一批”模式打造“國字號”電商示范縣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績效考核獲評優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一。
一根小小的網線,聯通了城與鄉、山與海、廣東與世界,也讓遂溪的小農戶們融入了大產業。依托“國字號”電商強縣優勢,遂溪以“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不斷推動遂溪甘薯向“產得好、賣得好、賣出品牌”方向發展。
在數字農業這件事情上,早在2020年3月,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羊城晚報和遂溪縣委縣政府、電商平臺拼多多共同發起愛心助農電商直播,在紅薯地里搭起直播間。挖紅薯、搭土窯、烤地瓜,短短半小時的直播就吸引了超過80萬網友圍觀。當天愛心助農直播間的觀看人數超過206萬人,賣出了2.1萬單、共75噸紅薯。光是一條挖番薯的抖音短視頻,就在羊城派抖音號刷出了700萬+的播放量。
“火山紅薯”亮相廣東·遂溪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首屆甘薯文化周
流量變為銷量的背后,是農產品供應鏈模式的重塑,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了低成本的對接,推動遂溪農業電商走上發展的高速路。
四年過去了,遂溪的數字農業生態也不斷優化升級。2023年,遂溪全縣電商甘薯銷售額達3.45億元。近日的大會上,遂溪縣政府又分別與京東集團廣東廣電“灣區生活館”、京東生態伙伴“左岸良典”、江西省億發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東佳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等甘薯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簽約,在銷售渠道、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共建,爭取更多實質性成果落地轉化,共同助力“遂字號”甘薯出村進城,擦亮金字招牌。
甘薯產業不停“觸網”,是“中國第一甜縣”邁向縣域經濟2.0版本的一個縮影。遂溪縣正搶抓“百千萬工程”發展機遇,將“小甘薯”作為富民興村建設的“大產業”,醞釀著推動甘薯全產業鏈條發展的磅礴力量。
羊城晚報2024年4月2日A3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