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10時,營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營口銀行”)股東遼寧群益集團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寧群益集團”)持有的營口銀行5564.4508萬股股份首拍卻遭遇流拍。截至當日午時,該場拍賣共867人圍觀,3人設置提醒,0人報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而此前的8月24日,遼寧群益集團所持營口銀行2.5億股股份首拍也遭遇了流拍。至此,營口銀行兩筆合計超3億股股權首拍均遭流拍。
兩筆股權首拍均流拍
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信息顯示,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9月17日10時起至9月20日10時止(延時除外)對遼寧群益集團持有的營口銀行5564.4508萬股股份公開進行網絡司法拍賣,股權評估價值1.39億元,起拍價為9761萬元,最終因無人出價流拍。
此前,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8月21日10時至8月24日10時(延時除外),對遼寧群益集團持有的營口銀行2.5億股股份首次公開進行網絡司法拍賣,股份評估價值為6.265億元,起拍價為4.3855億元,也因無人出價而流拍。
根據評估報告,截至2020年上半年,遼寧群益集團為營口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持股占比15.86%。
經梳理,營口銀行兩次股權被拍賣,與遼寧群益集團的借款合同糾紛有關。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執行裁定書顯示,營口銀行的股權拍賣申請執行人為上海谷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被執行人為遼寧群益集團。執行過程中,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查封了遼寧群益集團持有的營口銀行共計4.34億股股份。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總結認為,“銀行股權無人問津,頻陷流拍是由來已久的問題。其股權被出售原因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股東對持股銀行前景并不看好;二是股東有資金需求;三是銀行經營存在歷史遺留問題。”
中小銀行面臨競爭壓力
事實上,僅以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的銀行股權拍賣信息為樣本,年內已有數十起中小銀行股權被拍賣,但拍賣結果多為流拍。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全國性銀行憑借用戶、數據、人才和規模等優勢快速推進數字化轉型,降本增效效果顯著,業務觸角快速下沉,給區域性中小銀行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與此同時,中小銀行在數據、人才、規模等方面處于相對劣勢,很難充分享受數字化紅利,導致各方對中小銀行發展信心不足,造成中小銀行股權吸引力下降。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銀行普遍存在五方面問題:第一,市場競爭能力下降,經營壓力增大;第二,風險抵補能力相對較弱;第三,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盈利模式單一;第四,資本補充渠道狹窄,資本補充壓力較大;第五,公司治理能力薄弱。
在董希淼看來,當前,中小銀行要優化負債產品結構和期限結構,繼續從負債端壓降成本;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升高收益資產占比,進而提高資產端收益;大力發展財富管理等業務,提高非利息收入;同時,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努力保持發展的穩健性和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