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是怎樣的景點?
善化寺(Shanhua Temple),俗稱南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南寺街6號。始建于唐開元年間,明代予以修繕,明正統十年(1445年)始更名善化寺。
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軸線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圣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后部高臺之上,其左右為東西朵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1154年)所建普賢閣。善化寺建筑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筑。
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依中軸線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層層疊高。東有文殊閣(已毀),西為普賢閣。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普賢閣均為遼金時期原構。善化寺符合傳統儒家思想,以北為上,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唐朝是佛教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善化寺的建筑更多是保留最初唐時期的特色。善化寺利用高臺使建筑逐級升高,使得院落錯落有致。
善化寺內有哪些景觀?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乃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臺,左右設有鐘鼓二樓。大殿面闊7間40.7米,進深5間25.5米,單檐五脊頂,作為遼代建筑,以單體面積1200多平米排名全國第三。
大雄寶殿內正中供有五方佛像,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東方阿閃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西方阿彌陀佛、北方微妙聞佛。殿內東西兩側磚臺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殿內西、南兩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
三圣殿
三圣殿位于寺內中部,建于高約1.5米的磚砌臺基之上。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檐下斗六鋪作,單抄雙下昂,重計心造。殿內采用減柱法。
三圣殿佛壇上的華嚴三圣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裝。殿內兩側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是南宋使金通問副使朱弁所撰。
天王殿
天王殿,現為山門,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單檐廡殿頂,是中國現存金代時期最大的山門。左右次間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橫眉怒目,姿態威嚴。
普賢閣
普賢閣位于大雄寶殿與三圣殿之間西側,是一座樓閣式建筑,平面方形,面闊、進深均為三間,重檐九脊頂,金貞元二年(1154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