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深化、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不斷增強,我市知識產權法治保護網持續織密。
【資料圖】
2022年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四部門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緊扣咸寧發展實際,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為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服務和保障。
常態化協同 嚴打侵權行為
2022年3月,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聯合確立知識產權保護行政司法聯席會議制度,分析案件特點、規律和發展趨勢,會商對策、措施和聯合專項行動等事宜。
同年4月,在部門協同機制下,嘉魚縣公安機關聯合市場監管部門成功打掉一個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團伙,收繳“小米”“蘋果”等品牌耳機外包裝物及包裝成套小米藍牙耳機478盒。
同年6月,市場監管部門發現假冒飲料在市場流通,立即將該線索傳遞至公安機關,經雙方合作,雷霆出擊,迅速偵破該案,收繳假冒飲料800余箱。
咸寧市公安局黨委委員程偉介紹,全市公安機關共偵破15起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搗毀生產、儲存、銷售窩點12個,涉案金額3000余萬元,挽回經濟損失700余萬元。
市場監管系統辦理知識產權行政案件38件;檢察機關共起訴侵犯知識產權刑事犯罪案件1件2人,督促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線索2件。
一年來,各部門互相通報知識產權案件的線索、數據,立足行政、司法銜接,溝通案件近百件次,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等手段有效保護知識產權。
多元化解紛 維護合法權益
“2022年,市、縣兩級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443件,調撤250件。”市中級人民法院為推動矛盾糾紛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由具備知識產權相關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退休法官和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等擔任特邀調解員,成立市、縣兩級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2022年9月,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市市場監管局兩部門積極探索優化矛盾解紛流程,聯合出臺了《關于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的意見(試行)》,形成“行政調解司法確認”工作機制。通城縣人民法院利用該工作機制,辦結了我市第一例行政調解司法確認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
同時,對于適宜仲裁的知識產權案件,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仲裁方式化解糾紛,經過仲裁的案件,當事人可申請司法機關對裁決結果予以執行。
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的爭議解決途徑和維權選擇,有利于及時化解社會矛盾,降低糾紛解決成本,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全鏈條服務 健全保護格局
2022年4月26日,在嘉魚縣經濟開發區、通城縣經濟開發區及崇陽縣經濟開發區設立第一批知識產權聯合保護工作站。四部門派駐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專業人才進駐保護站,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一站式多元聯動保護,形成行政、司法互聯互動格局。
在了解到某企業2項發明專利涉嫌被其他企業侵權的問題時,知識產權聯合保護工作站立即發揮作用,四部門同志專程上門服務,分別從司法、行政途徑為企業提供維權指導,認真解答了在知識產權維權中存在的疑問。最終,在工作站的幫助下,企業面臨的困難得到妥善解決。
設立工作站以來,四部門聯合為我市“金種子”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16次、知識產權宣傳培訓2次、知識產權工作業務指導4次、知識產權案件巡回審判6次、協助轄區知識產權主管部門開展知識產權保護與服務工作10次。
今年,第二批知識產權聯合保護工作站在咸安區經濟開發區、赤壁市經濟開發區、通山縣經濟開發區分別正式掛牌。至此,全市6縣市區經濟開發區全部掛牌成立知識產權行政司法聯合保護工作站。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阮智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