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咸寧
為解決新市民、新青年以及教師、醫護人員、輔警、公交司機、快遞員、農民工等住房困難的基本公共服務人員安居問題,咸寧市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
2022年,全市籌集房源1107套,分配660套。今年計劃籌集分配保障性租賃住房2338套,幫助更多住房困難群體圓安居夢。
(相關資料圖)
“城市里的萬家燈火,希望也有屬于自己的一盞……”對于許多在咸寧奮斗的新市民和青年人來說,擁有一個適合且穩定的住所,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青年教師陳曉和吳小燕正是如此。
5月9日,在南苑三期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的小區花園一隅,香城學校教師陳曉和吳小燕這對好友兼同事向記者娓娓講述了她們安居夢的圓夢經歷。
“保障性租賃住房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一開口,陳曉就半開玩笑地說,以前因為居住不便,帶來了很多負面情緒。
“大寶5歲,小寶才2歲,正是要人照顧的時候,丈夫因工作也不在身邊。我之前一直在鄉鎮教書,后來才到城區。”陳曉說,為了方便帶孩子,她把大寶送到單位附近的幼兒園,每天上班時順便送娃上學。“因為住得離學校遠,路上要花費不少時間,騎著小‘電驢’的我們最怕雨雪天,每每看到娃跟著吹風淋雨,心態就挺崩潰的。”
去年8月份,陳曉看到了保障性租賃住房需求摸底文件,抱著試試的心態報名了,9月份就收到保障房運營公司的選房通知,十分高興。她說:“學校附近的南苑三期就有房源,一年的費用和代步車的開銷差不多,各種條件我都符合,我馬上就提交了申請,今年2月住了進來。”
陳曉的房子就在學校對面,簡裝,購買家具家電后可直接入住,120多平方米也能滿足一家幾口人的居住需求。“每天步行幾分鐘就能上班上學,簡直不要太方便。小區綠化、配套都挺好,我每天都會到院子里遛娃,現在感覺生活輕松了許多。”
“原來住在學校附近的公租房,37平方米一室一廳。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也希望有個固定的、好一點的住所。”吳小燕說,如今申請到的保租房面積119平方米,一年租金7000多元,可以提取公積金支付,5年后買房不僅低于市場價,租金還可以抵房款。“最重要的是,孩子終于有了自己的書房和活動空間。現在房子正在進一步改裝,希望能夠早一點住進去。”
“近年來,新市民、青年人,以及我市引進人才,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群體的住房需求日益突出,保障性租賃住房先租后售的模式,有助于滿足多元化的住房需求。”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工作人員說。
“租賃期滿了后,我們也打算買下房子。”“就在這住下,不走啦!”吳小燕和陳曉說笑道:“感謝好政策,讓我們安了家!”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萱 通訊員 楊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