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咸寧網訊 (記者戴軼民? 通訊員吳雷? 黎小明) “我已經認識到違法犯罪行為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嚴重后果,希望檢察官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好好學習,不再辜負你們對我的信任,也不再讓家人擔心。”近日,在通城縣檢察院舉行的一場不公開聽證會上,在校生小杰(化名)說出了真誠悔過的話語。
2022年7月12日凌晨,小杰受劉某某等人邀約,乘坐出租車從崇陽縣來到通城縣雋水鎮實施盜竊,非法獲利4000元。公安機關于8月12日提請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同年8月19日,承辦檢察官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后對小杰開展法治教育;9月份,小杰得以重返學校。
今年3月27日,偵查機關將本案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承辦檢察官經審查認為,小杰是在校學生,案發后認罪悔罪態度較好,主動向被害人退賠經濟損失并取得諒解,根據《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擬決定對其作附條件不起訴處理。
4月11日,通城縣檢察院就該案舉行不公開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當事人等參加。聽證會上,承辦檢察官全面闡述了案件基本情況、犯罪事實以及擬作不起訴決定的法律依據和理由。
受邀聽證人員在認真聽取案件情況后,經過評議、表決,一致同意檢察機關對當事人作附條件不起訴處理的意見。
“作為父母,你們要切實履行監護職責,加強聯系溝通,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情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承辦檢察官現場向小杰父母遠程宣讀了《督促監護令》,在征求各方意見后,當場對小杰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聽證會結束后,通城縣檢察院還為當事人提供了心理咨詢和家庭教育服務。
不公開聽證會與心理治療、家庭教育相結合的多元幫教方式,既給涉案未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也讓人民群眾真切體會到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司法溫情。通城縣檢察院將繼續堅持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原則,不斷探索將社會專業力量融入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中,創新豐富涉案未成年人幫教形式,為涉案未成年人健康回歸增添更多檢察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