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咸寧網訊 記者陳新、周瑩、特約記者付婧燁、通訊員徐仲輝報道:4月12日,在通城縣塘湖鎮南虹村垃圾分類亭,村民劉遠紅將礦泉水瓶、廢電池、生活垃圾,分別投放進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桶,一旁的村垃圾分類指導員給劉遠紅記下13個積分。
“1積分可以在村里的積分超市兌換價值1元的東西。”劉遠紅說,經過一個季度的累計,她已有60積分。當天,她兌換了1袋大米和10包口罩。
干垃圾能夠回收再利用,廚余垃圾可以變廢為寶。記者在五里鎮尖山村看到,除了路邊新建的垃圾分類亭外,還修建了1個漚肥池。
“廚余垃圾、剩菜剩飯、雜草樹葉都可以丟進去,過十來天,就可以漚好有機肥。”尖山村黨總支書記王雙全說,目前,村里共漚出肥料近4萬噸,18畝農田受益。
“應收盡收,應轉盡轉。”縣環衛局局長張燕說,去年在塘湖鎮南虹村、五里鎮尖山村、關刀鎮道上村等共同締造示范點新建了17座垃圾分類亭、9個漚肥池,均已投入使用。
同時,計劃投資5800萬元,建設城區大件破拆車間1座,城鄉垃圾分揀中心11座,集公廁、垃圾收集站、垃圾分類房、環衛五小場所、管理房為一體的綜合型城區文明驛站19座,農村易腐垃圾漚肥池173座,全面完成城區居民小區和鄉鎮自然村莊垃圾收集設施配置。
近年來,通城縣高度重視城鄉生活垃圾治理和垃圾分類工作,先后投入資金近1.7億元,配套建設城鄉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設施設備,城鄉人居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其中,投資3700萬元,建設了11座城鄉生活垃圾中轉站,實現了該縣農村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全覆蓋;投資3900萬元,建設了城區餐廚垃圾處理站1座,城鄉分散式餐廚垃圾處理站19座;投資3400萬元,購置各類垃圾收運車133輛。
在坪山工業園區內,占地14畝的新型垃圾中轉中心十分惹眼,城區中轉站、大件破拆、餐廚垃圾處置三個項目相繼建成和開建。據悉,這里將成為全縣的垃圾收運和處理中心,全部采用國內一流的先進工藝。
“實現垃圾清運處理全覆蓋,共同締造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縣城管執法局局長胡雄兵說,目前,通城基本建成城鄉生活垃圾全覆蓋收運體系,日收集轉運生活垃圾能力達1300噸,行政村垃圾清運覆蓋率100%、無害化處理率100%,在2022年度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考評工作中奪得第一名,今年第一季度排名再續佳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