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家的紅薯長勢還可以,豐收了,我一個人忙不過來,幫扶干部到我家來看我的時候,我就順便提了一嘴,沒想到第二天轄區網格員志愿者就上門了,幫我把三畝地的紅薯都挖完了。”說起轄區網格員,龍印村十組脫貧戶汪絆伸手點贊。
【資料圖】
塘湖鎮網格化管理以現行村、組劃分為基礎,細分責任區、落實責任人,增加組級網格,全鎮共配備3名專職網格員,1個村級共設立72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兼職網格員,鎮級網格長由鎮綜治辦主任擔任,村級網格長由村綜治主任兼任,村級網格員由各村村兩委成員、千人計劃人員等兼任,鎮、村網格員共75名。
“實現網格化管理后,不管是大事小事,家里事還是村里有事,轄區網格員會迅速趕到現場幫忙解決,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了基層有人管事,有人做事的良好局面。”塘湖鎮黨委副書記吳宇星介紹。
為保證全鎮社會管理網格化工作落實到位,塘湖鎮社會管理網格化領導小組通過創建鎮村網格管理體系,使管理和服務中心下移,做到情況掌握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工作推進在一線,感情融洽在一線,實現網格效益最大化。
“沒想到不用去縣里,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不動產權證書了,既少跑了路、又少花了精力。”拿到不動產權證書的塘湖鎮獅子村1組村民張超文難掩高興和激動。
為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塘湖鎮以“網格化管理”扎實推動服務、平臺、資源“三下沉”,實現便民服務事項就近辦、一次辦、高效辦,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新建占地面積近60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中心,科學設置政務服務、綜治網格、人民調解、信訪接待、司法救助等功能區域,推動“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過去群眾到鎮里辦事,找不到人、找不到部門、亂跑冤枉路是常有的事,實現網格化管理以來,鎮村依托網格便民服務機構,通過集中辦公、全程代理入戶走訪等方式,全面提高服務質量,辦理了大量服務咨詢、審批和矛盾糾紛事項。
“家里的空調壞了,找不到維修電話,送去縣城維修太麻煩了,在村里網格員微信群里發了求助信息后,立馬有維修人員上門。”望湖村村民夏陽光說。
塘湖鎮實行網格管理以來,村級網格員主動發現問題、及時化解網格內不穩定因素,定期走訪網格內居民,了解居民思想動態,全力為居民排憂解難。
“網格員主要負責網格內的信息采集、政策宣傳、檢查核實、辦事聯絡、隱患排查、矛盾調處、治安巡邏等工作,當好情報信息員、基層管理員、政策法律宣傳員、人民調解員、治安巡邏員。”塘湖鎮宣傳委員黎猛介紹。
塘湖鎮網格工作重點是村(社區)“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錄入、更新工作,全面掌握各村(社區)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排查情況,將塘湖鎮實有人口信息錄入咸寧市網格化數據平臺,錄入戶籍人數36000余人,現17個村重點人員已基本錄入完成。出臺了《塘湖鎮網格化信息管理制度》《塘湖鎮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會議制度》等制度,確保網格管理服務常態化、長效化,推動實現以網格“小平安”凝聚全鎮“大平安”。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網格化管理”是塘湖鎮一大亮點。
“唯有考出好成績,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大家對我的關愛。”通城縣塘湖鎮黃袍中學初三學生黃遠(化名)說。
黃遠母親早年去世,父親殘疾,家庭沒有收入來源,黃遠萌生了想外出務工的想法。通城縣唐愛公益慈善基金會了解情況后,安排基金會成員面對面與其溝通,贈送課外勵志書籍,并將其納入幫扶對象,一直到他完成學業。
“基金會根據捐助者意愿,對在教育教學中的優秀教師和勵志學生給予獎勵,先后在塘湖鎮黃袍中學、大堝完小、涼亭小學等學校進行了32次獎學獎教活動。”唐愛基金會秘書長章秀珍介紹。
唐愛基金會自2019年成立以來,和村委會、學校一起,對通城縣塘湖鎮、北港鎮等7個鄉鎮開展以現金、物方式幫助學生562次,累計資助114.9萬元。
“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緊緊圍繞‘村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務全方位’的工作目標,著力提升全鎮網格化綜合管理水平和綜合服務功能,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塘湖鎮黨委副書記吳宇星說。
(通訊員 胡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