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嶺、鉆密林,以山為家,以林為伴。高舉一只“防火宣傳喇叭”,心懷一把“病蟲害防治尺”,為家鄉的生態環境建設默默作貢獻。他就是青山綠水的一線守護人——通山縣慈口鄉林長徐良棟。
(資料圖片)
他,是守護者
“大家看,這里是不是長蟲了。”1月10日,天氣寒冷,通山縣慈口鄉大竹村村支書兼村級林長徐良棟正在山頭查看林域情況,同事在護林員工作群內發的消息讓他心頭一緊,馬不停蹄趕往圖片現場。
等徐良棟氣喘吁吁趕到現場,顧不得勞累,他和同事們仔細查看,發現是樹木的底部覆蓋了一些周圍植物的霉菌,并不是本身根系發生了蟲害或病變,徐良棟心中的“大石頭”落了地。
2021年初,通山縣將全面推行林長制改革納入全縣57個重點改革項目之一。徐良棟由此多了一個身份——村級林長,肩負護林護綠的任務。隨后,他走遍了每一片林區。
在辦公樓內,徐良棟領著記者觀看護林工作人員們的“防火裝備”。每到森林防火重要時間節點,徐良棟就會打起十二分精神,提前召集村里開防火工作會,從未懈怠,確保將林長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做到守住山、看住林、管住火。
“和過去‘管不著’相比,村干部有了‘村級林長’頭銜后,參與護林的工作機制更順暢了。每當護林員發現破壞樹木的行為,都會第一時間向村干部報告。”徐良棟告訴記者。
在大竹村,除了徐良棟,還有其他村干部擔任村級護林負責人。村級林長、副林長每周定期巡山,并對護林員的日常工作開展監督考核,防范森林火災等危害森林資源的事件發生。
不光是防火,林地樹木有沒有發生蟲害、轄區是否有危樹和折枝等,都是徐良棟重點關注的問題。
“如果注意到枯樹、危樹,會趕緊報批移伐,以免將來它們倒后,有砸中行人的隱患。”在徐良棟看來,經常巡林,可以將樹木的點滴變化看在眼里,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
他,是履職者
“當林業護林員就是不怕吃苦,不怕困難,遇到啥事都敢往前沖”。這是徐良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過去,一些村民由于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為了獲取非法利益,索性直接進入林區砍伐樹木,甚至到處設置“天網”盜捕野生禽類。面對這種情況,徐良棟心急如焚,寢食難安。
在林區工作多年的他,深知野生動物對于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為了有效遏制盜捕野生動物的情況,他主動放棄周末和節假日休息的時間,堅守在林區日守夜防,加大每天的巡林頻次。
碰到一些使用“天網”盜捕飛鳥的情況,徐良棟都會立即進行拆除,同時苦口婆心勸阻當事人,即便受到威脅也絕不妥協。
在徐良棟和全體護林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大竹村的山林區域早已不見了“天網”的蹤跡,當地鳥禽數量、種類明顯增多,有效保衛了林區的生態安全。
“育林就像養孩子,看著小樹苗一天天長大成材,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開心。”徐良棟說。
除了村級林長,徐良棟還擔任村支書的職務,因此除了常規的林長工作外,他還要負責村里的其他工作,有時也會覺得累,但一想到自己作為一名老黨員,必須要在關鍵時刻付出辛苦,讓村民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那一點苦累也就不算啥了。
翻開徐良棟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只見最新的一頁內,密密麻麻寫滿字跡,其中,“履職擔當”、“干事創業”等關鍵詞格外顯眼。
1月29日,湖北省綠化委員會、湖北省林業局公布了2022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湖北省森林鄉村”名單,慈口鄉大竹村榜上有名。
他,是前行者
慈口鄉毗鄰富水湖畔,置身其中,山霧繚繞,宛若仙境,讓人魂牽夢繞。
而慈口鄉大竹村,在通山縣曾是貧困閉塞的代名詞,集庫區、邊區、老區、山區于一身。眼下,這個富水湖北岸的窮旮旯,發生的可喜變化讓人難以置信……
1月10日,記者走進這個小山村,卻看到翠竹搖曳,綠樹成蔭;新房林立,村容整潔……一片欣欣向榮。
2017年3月,為推動大竹村脫貧,在咸寧市紀委駐村扶貧工作隊的邀請下,湖北尊禧鹿業(通山)有限公司正式進駐該村,從東北引進優質梅花鹿品種,建設梅花鹿養殖基地。
“這里山水相依、山林茂密、植被完整,非常適合特種生態養殖。”尊禧鹿業公司負責人譚斌介紹,在通山縣政府和村干部群眾的領導下,該公司大力發展梅花鹿產業,解決當地800人的就業需求。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林長制建立后,大竹村當地圍繞森林資源做文章,加快林業產業發展,下大力氣發展林下經濟產業,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市紀委每年都會結合村情實際與村干部商討村子發展大計,每年計劃的10件實事成為了村子舊貌換新顏的強大驅動力,駐村干部們與村民們揮灑著激情,向著振興的道路步履鏗鏘。
“黨建引領不是喊口號,你得實實在在干,才能得到群眾信任!”漫步慈口鄉大竹村畔,徐良棟感慨萬千。
2015年市紀委駐村工作隊幫扶以來,大竹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壯大村集體收入,建設了光伏電站、農貿市場、蔬菜大棚、脆棗等基地,村集體收入可達到50萬元以上,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一項項惠民政策正在讓大竹村改天換地,一個個實體項目正充盈著村民的腰包。市紀委與大竹村的干部、村民們正揮灑著滿腔激情,讓那個青山綠水的小村莊向著金山銀山的振興目標不斷前行。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劉釗 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