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風窗 文:閏然
運動,是融入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
在深圳的綠道上,經常可以看到戴著耳機跑步或者騎著自行車飛馳的人。這些蜿蜒起伏的綠色“長龍”,加上活躍在其中的運動者們,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青春,更加生氣盎然。
尤其是近幾年,企業、個體都在倡導健康的生活費方式,相關產業蓬勃向上,馬拉松也在中國快速崛起,場場比賽都是人頭攢動、蔚為壯觀。馬拉松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人們通過自我身材的嚴格管理,用腳步丈量自己,試圖給自己的人生帶去更強烈的意義感。
如今,深圳馬拉松也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體育名片之一。許多人在跑深馬、看深馬的過程中,更深入地了解深圳的發展變化,感知城市生活的變遷。
闊別三年,在深圳這座創新之城,由穩健醫療和全棉時代贊助的“2022深圳馬拉松”在新年二月鳴槍開跑。這次的馬拉松開啟的新的路線——起點是蓮花山,途經創新熱土南山,終點設在前海。跑者們在領略海濱城市秀麗風光的同時,還能夠深刻感受到新時代深圳“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精神內涵。
折磨人的馬拉松
本屆深圳馬拉松,參賽規模達兩萬人,賽道沿途還有人舉著橫幅標語,“一座城的文明,每個人的榮耀,深圳馬拉松加油”。穩健醫療和全棉時代副總裁方修元也是本次深馬的參賽者,目前他已經拿下了五十枚馬拉松獎牌,正在為下一個“五十枚”發起沖擊。
穩健醫療、全棉時代副總裁 方修元
在現場見到方修元時,就立刻感受到了一位長期馬拉松跑者的精神狀態——聲音高亢洪亮,神采奕奕,長期的健身習慣讓他看上去能量滿滿,精力充沛。
跑完本屆深馬,方修元又收獲了一枚馬拉松獎牌。“很久沒參與馬拉松賽事了,但一直在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堅持著馬拉松風格的意志與信念”,方修元在賽后總結了一些自己的經驗:從小目標到大目標,堅持科學運動,不斷挖掘潛能;運動不只是為了更快,更是為了更健康,更快樂。
如今的他對馬拉松已經志在必得,也在不斷向外傳遞更多的健康理念,但在最初他也曾經歷過“很痛苦”的過程。第一次跑馬拉松是什么感受?方修元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
2015年,從來沒有跑過全馬的方修元,在沒有系統訓練的前提下,興致勃勃地報名了首屆深圳女子馬拉松的全馬兔子(配速領跑者)。馬拉松可沒這么容易征服,全馬也絕對不是半馬乘以二那么簡單,方修元那次跑馬最終的結果注定是坎坷波折的。
這次經歷讓他幡然醒悟,只憑一腔熱情和頑強的意志,沒有一定的跑量,沒有系統和科學的訓練,是跑不好馬拉松的。
在一場馬拉松比賽中,我們總能看到人生百態,有些人在做著最后的堅持,有些人因為各種狀況不得不中途放棄,算是積累了一場經驗,等待著再出發。每一步都需要腳踏實地的拼搏。
馬拉松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就是科學地完善自身,力量、拉伸、飲食、補水,每一個環節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審視自己,然后在比賽中錘煉自己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這項運動不會辜負一個人積累的累與汗。方修元僅用了半年系統訓練就嘗到了科學運動的甜頭。就在當年全棉時代贊助的北京馬拉松上,他獲得了令自己想不到的成績——3小時48分,這個成績比預想提高了40分鐘,比第一次全馬提高了1小時37分鐘,達到了國家三級運動員水平。
方修元告訴南風窗記者,全棉時代創始人李建全是馬拉松的愛好者,自己和整個公司正是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形成了愛運動的企業文化。
穩健醫療、全棉時代創始人 李建全
深入了解全棉時代這家公司后,發現它確實是一家非常“健康”的公司——組建各類運動社團,鼓勵員工業余時間參加運動和學習,每年還組織“梧桐山登山節”(深圳十峰之一),形成積極向上的運動氛圍。
同時,公司還積極組建了“健跑時代”跑團。起初跑團由員工和全棉時代會員一同組成,后來逐漸發展成為幾百人的規模,帶動了更多會員、合作伙伴、周邊社區和跑步愛好者參與進來。
在李建全和方修元看來,影響更多人跑起來,跑下去,共享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社會意義的事情,而他們真的做到了。
“健跑時代”跑團參與了本次深馬
越跑越拼,也越跑越遠
關于“跑步”,李建全一開始的想法是通過運動獲得自律,讓自己的工作狀態變得更好。“不論去哪里出差,在全世界各地,我都帶著運動衣和跑鞋。曾在零下十五度的莫斯科河上跑步,讓路邊穿著皮衣的俄羅斯人瞠目結舌。在東京,我就繞著街區一圈圈去跑,總會找到好的環境和路線。”
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態度,是個人價值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在的超越需要與內在達到一種身心和諧的狀態,馬拉松的魅力正在于此。
跑步給李建全的身心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人生像一場馬拉松,是一場脫離舒適區的對抗,只要認準一個目標全力以赴,堅持下去,總會成功。”
在李建全看來,運動更大的意義更在于達成目標。“如果沒有報名馬拉松比賽,我一定不會保持每星期的跑步訓練。”根據李建全的經驗,90%的人都會有運動惰性,目標設定則比單純依靠意志堅持有用得多,所以即便他已經精疲力盡了,但還是會堅持報名下一場的比賽。
“出發晚沒關系,跑的慢也沒關系,寧可慢一點,但一旦決定出發,就不能輕言放棄。”靠著一次次的目標設定,李建全對自己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挑戰。
正如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孫嘉鴻在《為何跑步》一書中所說的,一旦跑到可以以步代車,便擁有了空間上的自由;一旦跑到內心平靜歡喜,便擁有了精神上的自由;一旦跑回二十幾歲青春年少時的體格,便擁有了時間上的自由。
這種人生歷程正如企業發展,越跑越拼,也越跑越遠。李建全說,人生就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做企業和做人一樣,我們始終在路上。
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馬拉松思維”貫穿了穩健醫療和全棉時代發展的過程。
上世紀90年代,穩健醫療為甩掉“rubbish”的帽子,從0開始建立自己的工廠,死磕質量,最終用產品和服務獲得客戶信賴,也為中國醫用輔料贏得海外市場的聲譽。
2009年,李建全二次創業成立了全棉時代。一開始,全棉時代就提出了“全棉改變世界”的愿景。這樣的目標對于一家剛起步的公司來說可謂過于宏大,很多人都覺得單靠一朵棉花、一種纖維材料,難以支撐起一個品牌。
在模式和愿景都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這樣一家公司卻有著強烈的自驅力。至今,李建全仍記得一個令他十分動容的場景,就是全棉時代門店的員工,站在門店門口拿著棉柔巾一張一張地發給來來往往的顧客體驗。
跑步不能急功近利,做企業也是如此。一件事情堅持久了,就有了不同的意義。正是靠員工手中傳遞的一張張棉柔巾,全棉時代拉近了與顧客的距離,在市場上開創了全棉柔巾這個品類,讓大家認識了棉花的價值,認同健康環保的生活理念。
除了堅持,馬拉松還需要科學系統的訓練,這是打基礎的必經之路。全棉時代深諳此道,近乎苛刻的原材料選擇,注定比同類產品在原始投入上更大,依然堅持只做棉,做好棉。從一點一滴培養員工的質量意識到形成嚴密的質量管控體系、從一臺臺的設備調試到一座座的大型工業園區建成,要持續10年、20年。但基礎打得扎實,才能跑得更遠。
雖然這個過程很艱難,但他們還是堅持下來了。伴隨品質消費的趨勢,全棉時代用更好的棉花原材料和更好的棉產品,滿足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憑借一朵棉花,全棉時代走向了消費升級的風口,看上去似乎這一品牌是“生逢其時”。但從虧損2億到年銷售40億,企業背后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在李建全看來,馬拉松的魅力在于“欲速則不達”,起步的時候可能有幾千人上萬人,但跑到后面人就越來越少。當你訓練有素、毅力超強并堅持到沖刺階段,在終點附近的競爭已經沒有那么激烈了。于企業也是如此,穩健醫療和全棉時代堅守初心,穩扎穩打,將“愛生活,愛健康”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也鼓勵著人們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用馬拉松精神去把一個個不可能變為可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