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詐騙案件又有抬頭之勢,大眾更需提高警惕,防范詐騙,守好自己的“錢袋子”。在各類詐騙案件中,尤以“不法分子冒充各類平臺客服實施詐騙”值得關注。數據顯示,2022年12月25日~2023年1月2日,深圳市接報冒充京東客服涉及京東金融產品類詐騙警情環比上升80.8%,日均接報逾百起。
2022年12月17日,楊先生接到一個192開頭的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京東客服人員并表示楊先生名下有注冊過京東金條的業務,需要注銷以免影響征信,進而要求其下載會議類App,將由專員通過屏幕共享功能引導操作,從而誘導其通過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借款。
所幸,在楊先生受到詐騙分子的誘騙而向微眾銀行申請借款時,微眾銀行通過防控策略識別到其可能正遭受電信詐騙,遂立即安排工作人員致電溝通確認,但此時楊先生疑似被呼叫轉移,多次致電始終無法接通,推測騙子正占用電話實施詐騙,隨即微眾銀行通過聯防聯控機制聯系警方,警方通過96110反詐專線聯系上楊先生并及時阻斷詐騙,最終有效保護了資金安全。
從上述案例中看出,警方及金融機構在最后階段攔截詐騙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如果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詐騙可能,及時產生警覺,也能從源頭上有效避免受詐騙分子誘導而遭受財產損失。
實際上,縱觀此類冒充“京東客服”的這類詐騙案例,絕大多數都有以下固定“套路”:
第一步,詐騙分子往往通過不法渠道獲取到公民個人信息,再利用192(中國廣電)號碼“+、00”開頭的境外號碼、“區號+座機號碼”等冒充“京東客服”,準確報出受害人的個人信息騙取信任;
第二步,告知受害人不注銷京東白條會影響個人征信或以利率高于國家規定等理由,誘導受害人按照設定好的套路進行操作;
第三步,要求受害人下載視頻會議App進行屏幕共享,遠程指導操作并引導其到借貸平臺進行貸款;
第四步,誘導受害人將借貸App中的可貸額度金額全部借出,以“中間賬戶”、“降低利息”、“注銷要求”為借口,讓其將款項轉到指定銀行賬戶,從而實施詐騙。
為提升大眾防范詐騙意識,警惕不法分子冒充各類平臺客服實施詐騙,切實保護好財產安全,微眾銀行也向社會大眾發出反詐提示:
一是擦亮眼睛認清來電號碼,192開頭的手機號碼為中國廣電公司號碼,電商平臺客服不會以“192”號段進行外呼;電商平臺客服也不會用“+、00”開頭的境外號碼進行外呼;
二是核實身份、官網認證,各大平臺或機構外呼客服號碼為固定短號,如接到自稱某平臺或機構的電話,請提高警惕,切勿輕易轉賬,如有疑問請直接撥打96110咨詢;
三是拒不透露個人信息,身份信息、銀行賬戶、驗證碼、各類密碼要小心保管,絕不透露;
四是不加好友、不開視頻,如對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賬號或至各類視頻會議軟件進行屏幕共享等協助操作,一定要果斷拒絕;
五是絕不轉賬、借貸,如對方要求操作轉賬或者進行借貸,統統不要理會;
六是談及征信切勿慌張,個人征信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任何人無權刪除或修改,如對個人征信存疑可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