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祥和紀念公園,一個藝術與生態集于一身的現代化人文公園!
穿過一條寬敞明亮的柏油路,新貌初現,園區清靈雅麗,寬大的草坪地裝點著各式花木,翠綠枝頭,紅花點點,生機勃勃。
永祥和紀念公園與自然生態元素相結合,立序于此,一碑一景,一景一情,一園風光,寫意如詩畫卷。每到傍晚時分,三三兩兩人群駐足于此觀賞、靜坐、拍照,沉浸于美景與天地自然之間流連忘返,這是專屬于文人墨客,向往慢生活的一片美景佳地。
中央佇立著一塊藝術石碑,鑲嵌在優美的花草叢中,顯露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永祥和紀念公園,它日月靜守,安靜地詮釋著對先賢的敬仰及對生命的禮贊!
堤柳春鶯,花影清潭,清澈見底的湖泊,猶如點綴園區的一塊明鏡,映射著天空白云、草木岸山、嬉戲的白鷺,宛如一副靈動的水彩畫。整個片區一片悠然靜謐,山風柔和,繁花似錦,在這里駐足凝望,或閉目冥想,與時間對話,和往事交談,向未來承諾,穿越喧囂,尋找內心的寧靜...
穿過大草坪,映入眼簾的是茂林修竹間的思源泉,據文獻記載可追溯至隋朝,據《惠陽縣志》載惠陽自隋朝設歸善縣始,經1400多年傳承。到明朝年間,先人從南雄珠璣巷遷到歸善縣長興約埔仔圍(今惠陽秋長)開基創業,擇秋長山而居。此地有崇山峻嶺,又有白石溪流,涌泉環繞左右,冬暖夏涼,終年不歇,乃繁衍生息之佳境,故先民久居于此而落地生根,枝葉繁盛。千年已過,滄海桑田,泉源流淌至今。《朱子治家格言》語“飲水思源,祭祖念恩”,故傳,為紀念先賢,庇佑后代,賜名思源泉也。正如生命延續,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后人見其源而為思其源。
看春去冬來,聽流水潺潺,思源泉這一眼泉水,淙淙流了一千多年,泉水不絕,源源不斷,甘甜清爽,是永祥和及惠陽一大名景之一。
進山仰望,一排排藝術墓碑與綠植相映襯,莊嚴肅穆,又不失一份文雅雋秀,這里是藝術生態葬墓區。
沿蜿蜒小道徐徐而上,每一處景色都不著筆墨地反映出這其中蘊含的深層意境,每走一步,都在深度療愈心靈,整合身心,回歸內在。
永祥和墓園對各項文化主題的墓碑都采用精心優化和藝術設計,各具特色,多以田園、悠然、風雅元素為主,墓區空曠地以靈動的麋鹿、普度眾生的普渡船等元素點綴,實現藝術與墓園的融合,給人一種凈心、典雅,“看山不是山,建墓不見墓”的舒適感。
觸目所及,碧草春色,龍柏森森。看慣了傳統的墓園,永祥和別具一格的藝術打造,就像一股清流般沁人心脾。
這里一石一碑,皆是生命的靈感。一草一木,皆為天然的恩賜。
每個人的降生都帶著使命而來,嘗盡人生百味,受盡人間疾苦,不管貧富,不論貴賤,皆為歷練,每一尊墓碑,都以無聲的方式講述著一個人一生的傳奇,所以,每一尊墓碑我們都予以精雕細琢,讓先賢富有光環的一生,用最好的藝術環境去襯托,去呵護,去贊美,讓它魂歸故里,精神永存,流芳百世...
依山之勢,傍水之旁,青山碧水,環境優雅,先人之丘墓,宜背山面水、群山環抱、藏風聚氣。站在墓地中央,后看群山環環相扣,兩邊龍虎山相互呼應,前瞻萬山朝拱接踵而至,墓園正下方湖水碧波粼粼,如冠帶般飄逸綿長,縈繞群山,是為上佳風水境地。
山湖大境,一脈相承,
一個寄情山水,可游、可祭,可憩的藝術佳地,
——此為永祥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