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預計超過3億①,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老人獨居”逐漸成為常態。面對獨居老人的養護需求,如何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成為當下社會民眾關注的重要問題。
6月15日,小度攜手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共同推出《居家養老必備攻略》,針對獨居老人 “意外跌倒”、“突發疾病”、“健忘”、“孤獨”四大常見問題,邀請多位權威醫學專家給予正確應對措施指導及知識科普,共同助力老年人的智慧養老生活。
意外跌倒頻發,改造居家環境是關鍵
中國疾病監測系統的數據顯示,跌倒已成為我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據測算,我國每年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生1次跌倒,其中約一半發生在家中。對此,北京積水潭醫院、航空總醫院骨關節科主任醫師郭曉忠提及,采取科學防控措施,可以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風險。
同時,郭曉忠醫生認為,對老年人居家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非常重要。具體來說,包括消除門檻及地面高度差,臥室及走廊安裝小夜燈;針對跌倒高風險區域,增加防滑墊、安裝扶手;在家中安裝緊急呼救器、配備帶有急救功能的智能屏設備等,讓意外跌倒的老人,能夠第一時間獲得及時的幫助。
避免突發疾病,提前預防更重要
獨居老人最害怕的事就是突發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被稱為威脅老年人的“健康殺手”,針對心血管疾病這類有突發風險的慢性疾病,做好預防工作能避免大量風險。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心臟康復科主任劉力松指出,換季時,老年人要隨時關注氣溫的波動、做好防寒防暑,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
另外劉力松提到,家中需常備應急藥品,定期監測老人的血壓、血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家中可安裝緊急呼救設備,如有意外發生,第一時間實現救助,作為子女,應時刻關注老人身體健康。
警惕健忘,日常生活中要積極應對
根據2019年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態白皮書》顯示,我國每年約有50萬老人走失,平均每天約有1370名老人走失,經醫院確診的老年癡呆癥患者占到走失老人總比例的25%②。健忘、記憶力減退,甚至患上阿爾茨海默病,成為老年人生活中需要面對的一道坎。
同樣是記性不好,有些是老年健忘,有些則是早期老年癡呆。無論是記憶力減退,還是疾病所致,日常生活中都要積極應對。對此,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心理保健中心主任徐濤建議,老年人一日三餐飲食營養需均衡;子女在家中可為老人設置便簽,提示老人定時用藥等問題;外出時,為父母配置身份卡和緊急聯系方式等。徐濤提醒,如果發現老人語言能力下降、出現認知障礙等,請及時就醫。
預防老人孤獨感,積極老齡化是關鍵
“積極老齡化”對預防老人產生孤獨感尤為關鍵。很多老人感到孤獨,但他們不會表達。尤其是空巢老人,其焦慮抑郁情緒、睡眠障礙、心身疾病等問題不容忽視。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心理保健中心主任徐濤表示,孤獨感除了增加患抑郁、心臟疾病、中風的風險外,還與認知下降、高風險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相關。
徐濤建議,老人要培養興趣愛好,增加娛樂方式;子女要盡可能與長者保持聯系,“陪伴是緩解孤獨的良藥。記得,常回家看看。”
以數字技術推動助老、養老,讓老年群體享受到更加溫馨、安心的晚年生活,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美好愿景。此次小度攜手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旨在將專業的養老知識及前沿的AI技術相結合,全面助力智慧醫養服務在社會層落地,共同為提升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和品質貢獻力量。
參考資料:
①民政部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數據
http://www.mca.gov.cn/article/xw/xwfbh/202011/n28/index.html
②2019年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發布《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態白皮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