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深圳最近的天氣又熱又濕,傳播登革熱病毒的主要“兇手”——伊蚊正在快速生長。8月5日,深圳市疾控中心發布了7月下半月(16-31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監測結果,蚊媒傳染病傳播風險增大。在全市設置的466個監測點中,不合格的有196個,占了42.06%。
伊蚊密度監測結果既是一份深圳蚊子“黑點”地圖,也是一份登革熱“風險地圖”。不合格的196個監測點中,高密度有6個,中密度有28個,低密度有162個;上榜的6個高密度監測點中,公園和居民區各有3個;中密度的28個監測點里,10個是公園,14個是居民區,4個是醫療機構。其中,高密度監測點包括:寶安區新安街道洪浪公園、新安街道洪浪二村,坪山區龍田街道大水灣社區公園、坪山街道泰富華庭,龍華區福城街道觀瀾民法公園,南山區南山街道鼎太風華。
28個中密度監測點中,寶安區7個、龍崗區4個、坪山區4個、龍華區4個、福田區3個、大鵬新區3個、羅湖區1個、光明區1個、南山區1個。中密度說明有一定的登革熱傳播風險,高密度則意味著一旦有外部病例輸入,就可能在周邊片區引發登革熱流行。登革熱治療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一旦發展為重癥病例,可因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死亡。因此,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住在蚊子“黑點”附近的小伙伴要多加小心。
預防登革熱最重要的是防蚊和滅蚊這兩大“硬核招數”。市疾控中心建議,市民出門可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蚊蟲驅避劑。盡量避免在蚊蟲出沒頻繁的時段(上午7-9點和下午4-6點)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家里應安裝紗門紗窗和使用蚊帳,適時使用蚊香、電蚊拍、殺蟲噴霧劑等進行驅蚊。
此外,還要及時清理積水,封蓋好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填平洼坑、廢用水塘、水溝、竹洞、樹洞等;疏通溝渠、岸邊淤泥和雜草等;排清可能孳生蚊蟲的積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園/陽臺/天臺、水池/水養植物、飲水機托盤/花盆底托、竹筒/樹洞/輪胎、建筑工地和綠化帶等積水;各種閑置盆罐、飲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廢棄容器,及時清除丟棄或翻倒過來。蚊子最愛在水中產卵,所以最有效的辦法是從源頭上鏟除這些蚊蟲孳生的窩點。
深圳晚報記者 周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