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吳立洋上海報道
(資料圖)
暑假即將來臨,如何進一步鞏固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正成為各方共同思考的重要議題。
7月3日,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主辦南財合規科技論壇“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如何走入下半場”在線研討會,客觀評測國內主流游戲廠商防沉迷系統建設情況,并邀請各方專家、學者,圍繞家長監護責任、人臉識別邊界等議題,共商多方協同、合力共治的可能性。
會上,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周如南作題為《游戲未成年保護中的家庭責任》主旨演講,他指出,當前未成年人網絡游戲防沉迷工作的要點在于家庭、學校、社會、社區共同構筑防火墻,在硬性監管要求逐步落實的背景下,由技術性強制治理逐步過渡到未成年人媒介素養綜合提升。
“家庭,是護航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以養成良好網絡游戲習慣乃至媒介素養習慣的第一道屏障。”周如南表示,未成年人作為心智仍在發育成長過程中的人權,需要在其接觸各類網絡產品時做好防護,防止成癮。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14億人口中,網民數量已接近11億,而當代青少年從出生起便生活在一個高度發達的移動互聯媒介環境中,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2021年“830新規”等監管政策落地,互聯網行業對未成年人保護的要求正愈加精細化。
另一方面,作為未成年人保護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家庭責任在近年來的未成年人保護中也愈加受到重視。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第七條、第十五條、第二十三條等條目均提到了家庭與家長在未成年人成長中需承擔的責任。
具體到互聯網未成年人保護和網絡游戲防沉迷中,家長應該在未成年人的網絡接觸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家庭責任又應如何加以履行?
周如南指出,最重要的是家庭、學校、社會、社區共同構筑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沉迷防火墻,在硬性監管要求逐步落實的背景下,由技術性強制治理逐步過渡到未成年人媒介素養綜合提升。
具體而言,首先,家庭應陪伴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家長在此過程中應做到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傳;其次,家長應做好對孩子的情感滿足,同孩子共同放下手機與電腦,增強線下的親子互動與情感交流,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再次,要以興趣為導向,移動網絡時代,電子設備無處不在,要全面禁止未成年人接觸網絡游戲等電子產品是不現實的,重點在于引導孩子選擇有益導向、科學導向的內容。
例如騰訊游戲開發的未成年人防網絡沉迷4.0功能,將游戲元素與孩子的運動鍛煉打卡、健康社交等相結合,能夠更好發揮互聯網的積極導向作用。
此外,家庭作為未成年人網絡防沉迷治理多元主體中的一部分,還應積極與其他主體展開協同共治。周如南表示,尤其在未成年人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成癮跡象時,可以尋求心理資訊、防沉迷戒斷訓練等外部幫助,重點在于主動出擊,在了解未成年人需求的基礎上與其他主體攜手編織更為陽光、美好的上網環境。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