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大侄子剛結束中考就瞄上了海南。
(資料圖片)
這原本是他近在咫尺的天涯海角夢,可惜最后卻因行程規劃問題泡了湯。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暑假,科技先生領著大侄子一路向南。原計劃年三十到三亞跨年,眾所周知冬季海島的火爆程度,但萬萬沒有想到,提前三天訂票的我都搞不定合適的酒店。
就這樣,探索之旅戛然而止在廈門,我們趕上年前最后一趟飛機回到了中原。
半年過去了,明知大侄子仍舊心心念念藍天白云海上沖浪照,但叔叔我這次又不可避免地給他潑了盆涼水:再等等,夏天不合適!
海島夢人人有
每逢北方冬季的到來,海南島總是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度假旅游勝地之一。
作為中國唯一全面位于熱帶的省份,海南島的平均日照時間位居全國首位。與夏威夷、芭提雅、迪拜等全球著名度假勝地共享同一緯度下的陽光。
有人曾經這樣形容海南島:如果有10個人想去國內海濱游玩,其中8個人會選擇海南。這種論調并非空穴來風。
海南島不僅是一個喝茶、度假、養老的理想之地,更是一個隱藏著眾多神秘的史詩級“物種基因庫”。
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熱帶雨林分布在海南島上,相當于22個杭州西湖的珊瑚礁也分布在這里。
在這里,你可以親眼目睹地球上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如全球僅存的30多只海南長臂猿,以及海南孔雀雉、坡鹿、瞼虎等傳奇物種。
在這里,你也可以親手觸摸源自地心深處的行星之力最磅礴持久的塑造,親眼見證大自然最為兇殘刺激的生存法則。
海南島,一個充滿生機、充滿魅力、充滿夢想的地方,每個去過海南的人,都會把心安在這里。
今年夏天被熱哭
氣候、風景、空氣,這些海南與生俱來的先天優勢為海南帶來了無限可能。
旅居海南的體驗不要太爽,但有遠見的游玩一族通常都會選擇避開盛夏。
史上最熱夏天又來了。早在今年3月底,海南省會海口的實時氣溫就達到了35.7℃。海口迎來今年首個高溫日,海南澄邁氣溫更是達到40℃,成為今年以來首個40℃的國家級站點。
盡管在很多人眼里,相比廣州、重慶等地的濕熱,有天然大海作為空調的海島并不算太熱。
但對于一些害怕曬傷的人群,仍然需要警惕避免在夏季出行。即便出行,也需要全副武裝,穿上長袖防曬衣、戴上防曬口罩和遮陽帽。
“寧愿熱死,不要曬死。”熱辣的陽光,細軟的沙灘,蔥郁的雨林,沖浪的少年,懶洋洋的騎樓老街,琳瑯滿目的美食…這一切在炎熱的夏天都會大打折扣。
當然,不是針對海南,我甚至覺得夏天就不應該出門。畢竟,被高溫“籠罩”的不止海南,全國都在面臨高溫考驗。
進入5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出現了高溫天氣,其中的云南、廣西多地出現了40度以上高溫,打破歷史最高氣溫紀錄。
北方地區也在5月中旬迎來了強烈的升溫天氣。今年的京津冀地區的市民,可以說是度過了史上“最熱”端午節。
為地球降溫1℃
近年來,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全球多地都出現了“史上最熱”的現象。
這些氣候異常背后,有一個拗口的名詞——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水溫持續且顯著偏暖,拉尼娜則是持續且顯著偏冷。
氣溫“爆表”導致干旱,引發極端天氣,助長火災發生,這些后果已在全球多地顯現。多個機構已發布警報,2023年厄爾尼諾重現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據相關預測,今年夏季前期會是“南澇北旱”的趨勢,南方將有更多更長時間的降水,北方則高溫熱浪,但到了后期,雨帶還是會向北擴展到華北和東北南部。
眼下最緊要的,無疑是對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做好充分準備。
但從長遠的生態文明建設角度來看,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是中國面臨的緊迫任務之一。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中國沿海海溫與氣溫升高,氣壓降低,海平面上升。同時,氣候變化為動植物的生長生存帶來危機,對人類也帶來極大影響。
異常氣候及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危及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關注氣候變化與生態保護、踐行低碳環保刻不容緩。
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熱點地區之一,保護海南島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共生發展,是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話題。
極端天氣籠罩全球,人類要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比亞迪汽車和星球研究所聯合發布了自然地理科普紀錄片《海南島有多神奇?》會告訴你,為地球降溫1℃是個值得嘗試的選擇。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以“光”出發,打造了從新能源的獲取、存儲到應用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
截止今年5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已服務超過430萬車主,與更多用戶攜手“為地球降溫 1℃”。
綠色科技鑄就美好明天,相信,通過研究更安全、更可靠的新能源技術和產品,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比亞迪是能夠持續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出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