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影視劇《西游記》中,觀眾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妖怪抓住了唐僧后,大王命令小妖們將唐僧洗刷干凈,然后蒸著吃。這個有趣的情節引起了觀眾的疑問,為什么每次都是蒸著吃唐僧呢?后來,一位中學物理老師輕松破解了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
作為70、80后的人,我們心中的經典是在1986年播出的《西游記》,它被認為是一部無法超越的巨作,無可替代。
在《西游記》中,唐僧被妖怪抓住后,大王對小妖們說:“小的們,把唐僧洗刷干凈了,蒸著吃!”
(資料圖片)
據觀眾統計,劇中唐僧一共被妖怪抓住了20次,每一次都要被蒸著吃,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吳承恩有這樣的想法,切片穿起來烤了,刷上油,撒些胡椒孜然,不夠誘人嗎?難道這和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關?
這個問題被一位初中物理老師提出,并讓學生們回答。學生們的回答千奇百怪,有人認為妖怪喜歡吃熟食,有人認為作者的飲食習慣影響了他的寫作等等。
然而,物理老師并不滿意這些回答,他告訴學生們應該運用物理知識來解答這個問題,而不是憑空想象。
隨后,物理老師給出了兩個合理的解釋:
首先,當唐僧被蒸時,水蒸氣會遇到唐僧后開始液化,形成小水滴。這個液化過程需要放熱,溫度也會升高,這樣可以讓唐僧肉變得更加鮮嫩,汁水豐富。
其次,由于水的比熱容大,蒸的烹飪方式需要更多的時間。這為孫悟空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去找到唐僧,否則唐僧可能在孫悟空找到他之前就被妖怪們吃掉了。所以,這個情節也為劇情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推動。
物理老師以幽默的方式告訴學生們,如果不好好學習物理,就連當妖怪的資格都不夠。
盡管這個問題有些奇怪,但物理老師的初衷是讓學生們在物理課上不那么枯燥,讓他們明白物理課也可以有趣。
而在現如今,一些家長更傾向于讓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即使大部分人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并不會經常使用英語,而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物理、化學、地理等理科科目卻要等到初中才開始學習。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孩子在接觸這些科目時缺乏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一個建議:應該在一些大學中設立少年班,提前培養物理、數學、化學等理科方面的頂尖人才。他認為,孩子越早接觸物理、化學等理科知識,越容易取得好成績。在這些少年班中,孩子們可以在13到15歲左右進入大學,按照正常情況,他們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還在上初中。
為了讓孩子們更早地對物理等學科產生興趣,中央電視臺在《第一時間》節目中強烈推薦了《數理化原來這么有趣》這套科普全書。這套書由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曾小平、初等教育學院碩士生導師張端和物理學博士李春雷共同編寫。這套書的權威性無可置疑,它用漫畫的方式講解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讓本來晦澀難懂的物理原理變得通俗易懂。
全書包含260個趣味故事和漫畫,涵蓋了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面的知識??雌饋硐袷窃诳绰嫻适?,但實際上所有的“能量”、“力學”、“聲音”、“電學”、“磁性”和“運動”等概念都被灌輸到孩子們的大腦中。
這套書共有6冊,分別涵蓋了數學、物理和化學,共包含312個知識點,覆蓋了國內中小學85%以上的考試知識點,與當下的數理化教學緊密結合。這樣生動有趣的科普讀物相信能夠最好地引導孩子們對物理等科學知識的興趣。
【正版】數理化原來這么有趣(全6冊) 260多個故事提升孩子興趣小店¥69.9打開百度APP立即掃碼購買購買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