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是第28個世界讀書日。人們在享受閱讀帶來的種種樂趣的同時,也在關注著圖書行業的發展新趨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閱讀是美好的,但閱讀背后的圖書行業卻一直在經歷沉浮。《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實體書店等線下圖書市場正在探尋著新的發展模式,各類網紅書店吸睛不斷;而在線上,短視頻、直播正在切入圖書行業,并且獲取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線上線下蓬勃發展,為人們讀書帶來了更高的便利性。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副編審周磊認為,圖書的本質還是標準化的商品,未來發展趨勢還是要讓讀者以更低的價格更方便的方式獲取閱讀體驗。
實體書店探尋新方向
一直以來,書店都被認為是實體零售當中最難做的生意,這種聲音一直到現在還在。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曾發布一份報告提到,2021年全年營收100萬元以下的占比超過50%,2022年上半年營收50萬元以下的占比超過56%。營收占比方面,有超四成的書店表示主營收入占比為95%以上。34.71%的書店表示現金流已受影響,難以為繼。54.53%的書店表示已受影響,尚可維持。
而到了2022年,這種情況仍在繼續,北京開卷發布的《2022年圖書零售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實體店渠道零售圖書市場同比下降37.22%,降幅超過2020年,與2019年相比,同比下降56.7%。
實際上,實體書店也一直在進行業態創新,以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首先是增加實體書店的社交屬性,現階段,“書店+”層出不窮,與文創、餐飲、文旅等形式結合的跨界經營,給實體書店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游戲化商業模式創立者韓言銘以位于長沙萬科森林公園的幾何書店為例,向記者介紹了該商業模式。“這家比鄰營銷中心的書店,格局空間大,與咖啡、茶館、甜品、活動中心融為一體,很顯然販賣圖書已經成為第二甚至第三盈利點了。”韓言銘介紹。
他認為,這里書店的特點是對“書店”這種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是一種書店+的店面形式,是對產品進行了品類擴充,從過去只依靠販賣圖書進行盈利到現在實現多樣化產品進行盈利。有其他諸如咖啡、茶、活動空間等產品,從過去圖書吸引顧客到今天的場景、空間、情緒價值等多元化價值點吸引客戶,書店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書店,可能過來享受空間的、拍照打卡的顧客占比更多了。
“這反映了實體店圖書渠道的新變化,單憑銷售圖書已經不能與線上渠道競爭了,倒逼實體書店進行創新,這些探索都是有益的,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對于一個商業綜合體而言,有一家這樣的書店也會成為標配,成為這個城市、商城的引流產品。”韓言銘告訴記者。
周磊則認為,線下書店賣書為輔,更多的是創造一種體驗,包括活動等,這也是線下實體店生存的必然之路,需要提供額外的體驗,才能讓消費者為溢價買單。
其次,政策端也一直在助力實體書店發展。根據公開報道,從2013年開始,為了扶持實體書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通知宣布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每年能為書店減少13%的增值稅負擔。而這項優惠經歷了兩次續期,已經延續到了2023年。
各地政策也一直在發力,推動實體書店的發展。例如北京,根據媒體報道,2016年至2018年,北京市投入約7000萬元扶持資金,共對220多家(次)書店進行扶持。從2019年起,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預算規模達到每年1億元,4年來累計扶持約1000家(次)實體書店。此外,為促進實體書店聚焦主業、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2016年至2020年,北京市先后出臺了《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基本政策依據。
線上賣書新變革
人們接觸圖書的途徑,除了實體書店,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線上圖書市場也在另一個維度給人們打開了一個通往知識世界的大門。
與線下實體書店不同的是,線上平臺更善于用數據分析消費者。日前,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23線上圖書消費觀察》,銷售數據及調研情況顯示:網購書籍中,教輔書和童書銷量最高;醫學、繪畫、電子與通信專業書銷量增長最快;女性比男性更愛買書;未婚用戶買書拼事業,已婚用戶買書拼教育;00后忙讀書考研、90后忙育兒和賺錢;城鄉人均購書量落差大。
而通過對不同消費者進行分析,更容易將適合的書籍推薦至消費者手中。而從最早的當當網、京東,到如今的社交平臺通過短視頻和直播賣書,線上圖書市場也正在經歷新的變革。
抖音發布的《2023抖音讀書生態報告》,在短視頻和直播的帶動下,2022年,抖音共售出了2.5億單圖書,其中,在平臺首次購買圖書的消費者占比達到49%。
在過去一段時間,短視頻和直播賣書為人們帶來了很多驚喜。經濟學家薛兆豐通過直播方式,賣出了6.5萬單《薛兆豐經濟學講義》;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古爾納的作品集引進國內后選擇在直播間開啟首發,吸引文學愛好者涌入;作家張嘉佳新書《天堂旅行團》直播當晚兩分鐘銷售破萬冊。
周磊認為,圖書是一種標準化的商品,在不同的渠道買,商品本身是沒有區別的,線上的上架空間和價格優勢就太顯著了。而線上直播和視頻賣書的好處和其他商品一樣,都是貨找人,所以銷量大,也便于讀者選擇。不過,這就像短視頻一樣,會產生繭房效應。
韓言銘則認為:“線上直播和電商平臺對于經典圖書銷售有其優勢,可以更低成本地實現銷售,讀者購買也方便快捷。但是對于讀者不了解的圖書、新書線上渠道可能就差一些了,線下實體店就可以讓讀者自己閱讀內容,進而決定是否購買。”
“未來圖書的銷售會進行分化,經典圖書會以線上銷售為主體;教輔及考試用書以新華書店及學校周邊書店為主體;新圖書及部分經典圖書會在‘書店’銷售占主要渠道,前述書店的創新場景會吸引讀者接觸并且購買這些圖書。”韓言銘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