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15年前的今天,1608年的4月17日,才華橫溢、不畏權貴的清初才子金圣嘆出生。
金圣嘆,名采,字若采。一說原姓張,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金圣嘆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都有評點,此外編輯唐詩選集《唐才子書》8卷,編寫八股文應試范本《制義才子書》,并注釋杜甫詩集。
金圣嘆的評點很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借題發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和人生觀灼然可見。他宣揚“忠恕”“孝悌”之類儒家道德規范;然而又揭露禮教對人性的摧殘,贊美崔鶯鶯、張生的叛逆行為,譏諷冬烘秀才目《西廂》為淫書,而推《西廂》為“天地妙文”。
金圣嘆還被視為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驅。前人稱贊白話文學大多泛泛而論,他卻以細致深入的評點,證明這些作品如何優秀,能與經典名作相提并論,白話文學自此在士人間更為流行。
金圣嘆文筆詼諧,幽默了一輩子,歷史上記載有很多關于他的逸聞趣事——
傳說金圣嘆金被“哭廟案”牽連身陷囹圄,寫的家書要先交給獄吏檢查。其他人信中無非是“所望惟皇恩大赦”之類的話,當獄吏拆開金圣嘆的信一看,寫的卻是:“吾兒拆閱:花生米就豆腐干下酒,有火腿滋味。此法切勿令南貨店知曉。”
后被斬首,刀起頭落,從金圣嘆耳朵里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統籌:梁冰 編輯:彭茜雅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