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張望》故事原型是什么?
張望的原型人物佘艷是一名孤兒,在這個世界上只生活了8年。病危時,她把世界各地愛心人士捐給她的救命錢分成了多份,援助了其他患病的孩子。同時,延續了溫暖和希望。
時任《成都晚報》社會新聞部記者的傅艷將佘艷的故事寫成新聞報道,刊發之后引起全球轟動,《天堂的張望》正是取材于這一真實事件。
導演杜斌在了解到白血病兒童的困境之后,決心啟動這一公益題材的開發,也呼吁社會能將更多的目光投向這一病患群體。2018年1月,導演杜斌專程飛到成都拜訪原型人物在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的主治醫師,挖掘更多細節?;藘赡陼r間才將真實故事打磨成劇本。他在拍攝中遭遇困難無數,在資金鏈一度斷裂的窘況之下,還是帶領團隊將影片拍攝完成。為了挑選“張望”,導演杜斌先后看了2000多個孩子的資料和試戲片段,最終選中7歲的朱梓玥。
《天堂的張望》講了什么?
劇情簡介:7歲的張望和父親張國華相依為生,生活雖是清貧,但父女倆還是生活的很幸福。一天張望突然流鼻血不止,去大醫院檢查,才知得了急性白血病,治療需要30多萬的費用,籌錢無果的張國華整日以淚洗面;而張望,清楚自己的家庭情況,毅然決定放棄治療。記者王小月得知此事,趕往張國華家中,牽出了張望的真實身世。事件經媒體曝光后,張望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全國各地紛紛捐款資助,很快,張望的醫療費就湊夠了。感受到社會愛的力量和無數陌生人的關心,也使張望變得無比堅強,她用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接受著治療,并一次一次經歷著鬼門關,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期盼著張望的病情好起來的時候,張望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