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廣東有57個縣或縣級市,縣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71.7%,縣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28%,但縣域GDP僅占全省12.5%。縣域經濟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也是巨大潛力板。縣域活則全省活。
1月28日舉行的廣東“新春第一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特設分論壇,聚焦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等話題,省直部門代表、基層干部、農企代表與專家學者共話長遠發展。
“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一直是全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軟肋’”,原省政府參事、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在論壇上表示,這一“軟肋”又突出表現為縣域發展相對緩慢。廣東決定在全省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并將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作為該工程的重點,“非常及時,意義重大”。
陳鴻宇指出,當前存在諸多“跨鎮跨村”的發展問題,鎮村兩級無法解決,必須由縣一級來承接省市兩級賦予的統籌策劃鎮村發展的權限,才能形成省、市、縣三級資源向鎮以下基層常規性下沉的制度,也更有利于以縣為主體,差異化規劃建設不同類型的鄉鎮。為此,他建議要大膽賦權強縣、堅持規劃先導、構筑內外合力,以正確處理好縣域發展的三層“統分”關系。
資金要素是“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的重要保障。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表示,今年,省級年初預算已安排1100億元,全力保障“百千萬工程”實施,主要用于構建財力保障長效機制,全力支持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全力引導更多資金注入縣域發展和強振興村;持續優化投入結構,全力支持重點領域突破;強化績效監督管理,全力提升積極財政政策效能。
其中,省財政廳將進一步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每年統籌各類資金超300億元,八成以上由市縣統籌使用。同時,在2023年提前批次發行“百千萬工程”相關專項債券資金超700億元的基礎上,繼續指導各地加強項目謀劃儲備,進一步加大專項債券傾斜支持力度。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胡建斌指出,要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引領,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以騰挪農村建設用地資源為重點,優化布局、拓展空間,有力支撐縣鎮村一體高質量發展。他提到,該廳已把“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融入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全過程,制定實施差異化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和利用策略,分類引導差異化發展。實行先編先報、先批先用,力爭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縣級規劃審批。
作為廣東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肇慶四會市是全省唯一一個人均GDP突破10萬元的縣。四會市委書記李偉忠在會上表示,聚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四會將持續完善差異化考核體系,賦予鎮街更多自主權,推動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莫郅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