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空間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承載著中國航天人接續奮斗30年的飛天夢,更承載著奔赴星辰大海的航天強國之夢。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30年,我們一代代航天人篳路藍縷、自力更生、薪火相傳,將空間站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資料圖片)
鄧清明:在追夢的路上永不放棄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鄧清明的圓夢之路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圓夢故事。
(視頻制作:總臺空天逐夢融媒體創意工作室)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 鄧清明:太空不會因為故事感人就向我張開懷抱。25年,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
空間站的建設,航天員系統是最核心的團隊之一。這是航天員鄧清明第三次出現在問天閣。為了這一刻,鄧清明等了整整25年。1998年1月5號,他加入首批航天員隊伍。中國首批航天員一共14人,到這次神舟十五號發射之前,他們中8人夢圓太空。56歲的鄧清明是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卻仍在訓練的首批現役航天員。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是航天員隊伍的整體特質。在浮力水槽訓練中模擬艙外行走,120公斤重的裝備,他們在水下一待就是4個小時。離心機訓練要承受8個G的過載,相當于身上壓著八個人。訓練時航天員的臉部肌肉會因為強大的牽扯力而嚴重變形。
航天員 楊利偉:坐轉椅,有的當場就坐吐了。然后你一做這個訓練,可能一周吃飯什么的都會很困難。
身體上的苦尚且可以承受。對于鄧清明來說,最難受的是他一直在追尋夢想,但機會卻每次都與之擦肩而過。神舟十一號任務,是他離飛天夢想最近的一次。但結果宣布時,依然不是他。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 鄧清明:千言萬語,沒法說出來。海鵬正好坐在我身邊,我轉過身站起來抱著海鵬說了一句話:海鵬,祝賀你。我含著眼淚的。
命運終將回饋那些執著于夢想的人。在56歲這年,航天員鄧清明終于圓夢天宮。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 鄧清明:在追夢和奮斗的路上,你可以停下來思考,但是絕對不能放棄,這是我作為職業航天員的一條原則。
不放棄,是中國航天人的共同信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