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嚴井池 來源 | 零壹財經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改變,銀行業也不例外。
(資料圖片)
銀行的運行模式決定了其非常適合采用人工智能來取代人工。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銀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進客戶服務和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等,因此在銀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根據麥肯錫《展望人工智能銀行:當銀行遇到AI》報告顯示,通過使用人工智能,銀行業可以額外獲得1萬億美元的價值。此外,根據OpenText對全球金融服務提供商的調查,許多銀行計劃使用AI支持的解決方案,75%的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已經開始實施人工智能戰略;對于資產低于1000億美元的銀行,這一比例則為46%。
在全球銀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大發展的條件下,我國銀行業人工智能的技術儲備如何?哪些銀行在推動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做的最好?零壹智庫通過銀行及其金融科技子公司人工智能專利申請的情況來具體分析。01
人工智能專利申請總量:中國銀行排名第一,微眾銀行進入前四從國內銀行人工智能專利申請總量來看,中國銀行以1776件排名第一,其次為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為1695件和1478件。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以851件進入前四。
從人工智能專利授權總量來看,工商銀行以242件排名第一,其次為建設銀行和微眾銀行,分別為110件和95件。
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多為國有大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對于頭部國有大行和全國股份制銀行來說,客戶規模達數千萬甚至數億,利用AI等科技手段賦能客戶運營,提升客戶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客戶運營成本,勢在必行。此外,它們也具有充足的資金和技術優勢來推動AI的落地與發展。表1:銀行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及授權數Top20
注:1)由于專利披露有延遲,為了方便對比,統計時間截止為2023年4月30日;2)榜單中包含銀行和其金融科技子公司共同申請的專利。數據來源:智慧芽,零壹智庫中國銀行在AI布局上不遺余力。例如,中行通過構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中銀大腦”項目,打造了嵌入全流程、覆蓋全渠道、支持多場景的集團企業級人工智能平臺。中行還打造了“網御“智能化風控防御體系,構建全流程數字化風控體系,實現對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銀行等渠道高風險交易的實時風控監測和處置。此外,中行在生物識別、支付科技、RPA等領域也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微眾銀行在人工智能領域很早就有投入,為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奠定了基礎。例如,微眾銀行在做小微信貸時,由于依靠傳統手段核查,難以識別某些欺詐舞弊行為,因此通過大量合法合規的人臉識別、大數據甄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去反欺詐、防偽,做好風控和成本控制。02
金融壹賬通、建信金科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遙遙領先從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來看,金融壹賬通和建信金科分別以1158件和497件位列前二,遙遙領先于其他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從授權數量來看,金融壹賬通和建信金科分別以73件和12件位列前二,仍領先于其他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
表2: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人工智能專利申請及授權情況
注:1)由于專利披露有延遲,為了方便對比,統計時間截止為2023年4月30日;2)榜單中包含銀行和其金融科技子公司共同申請的專利數據來源:智慧芽,零壹智庫金融壹賬通擁有強大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前沿科技實力。截至2022年12月底,金融壹賬通累計提交全球專利申請5905件,覆蓋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安全等核心技術領域。
據金融壹賬通人工智能研究院總工程師徐亮表示,ChatGPT出現后,金融壹賬通將進一步深化相關技術的場景應用,發揮其“業務+技術”的獨特競爭力,以技術的進步助力金融機構夯實其AI數字底座。
建信金科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掌握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硬核科技。其人工智能平臺已覆蓋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推薦等主流領域,并在國內首創智能審單、全線刷臉乘地鐵等應用。
可以看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人工智能專利方面仍然領先,它們與母行在推動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所做的努力息息相關。此外,排名靠前的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早已走出自身的銀行體系,為銀行、保險、投資等行業的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業務”解決方案,因此更加注重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研發投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