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ChatGPT仍在迅速成長。上線半年后,Open AI旗下的爆款產品ChatGPT于近日正式登錄美國地區App Store。數據顯示,在推出后的六天內已經突破了50萬次下載,成為美區最近兩年內增長速度最快的新應用之一。OpenAI還表示,ChatGPT的Android應用很快就會到來。
回到幾個月前,ChatGPT爆火后,國內外眾多公司宣布入局ChatGPT的競品研發與應用。此后,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義千問、科大訊飛的星火認知等大模型相繼發布,類ChatGPT應用也開始攻城略地。
【資料圖】
與此同時,ChatGPT概念在國內A股市場“大火”。數據顯示,自ChatGPT發布以來,ChatGPT概念股輪番上漲,收益表現遠超同期市場指數。對于經常關注熱點的投資者來說,ChatGPT概念股也并不是一個生面孔,它與信創概念股有很大的重合。
本文從ChatGPT概念的角度出發,分析了資本市場的短期炒作和長期價值,在承認它是最強風口的同時,也提醒“市場冷靜下來之后,必然會重新審視ChatGPT產業鏈上的相關公司。那時市場必然會迎來一番調整,相對沒那么優質的公司必然會被重新估值”。來源 | 《陸家嘴》2023年3月刊
文 |高家偉ChatGPT概念股——誰是贏家?01
引言開年以來,ChatGPT風靡全球,學界、新聞界、產業界的人都在討論ChatGPT,每個人的朋友圈中都能刷到不少的ChatGPT文章。當然,股市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自2月1日發布,至2月22日,東方財富上的ChatGPT概念板塊的漲幅達到32.9%。而同期上證指數指只上漲了1.09%,深證成指下跌了0.84%。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創業板指同期也都是在震蕩,遠遠不能與ChatGPT概念板塊相比。
在ChatGPT概念大火的背景下,資本市場上誰是贏家?誰是輸家?普通投資者又能否在這波ChatGPT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呢?02
什么是ChatGPT?縱然ChatGPT概念大火,但還有很多人不清楚ChatGPT到底是什么。ChatGPT是由OpenAI公司發布于2022年11月30日的一款聊天機器人。相較于傳統的AI機器人,ChatGPT能通過自注意力機制來學習上下文中的重要信息,并能夠生成自然流暢的語言。與其他聊天機器人相比,ChatGPT的生成結果更加自然、流暢,能夠更好地適應各種語言和場景,它能讓使用者感覺在與真人對話。
OpenAI這個名字對普通人來說可能不熟悉,但它并不是一家小公司,它創立于2015年,現在特斯拉的總裁埃隆·馬斯克也是它的創始人之一。2019年微軟就對OPENAI進行了投資。最近,微軟更是表示,將對OpenAI進行為期數年、價值數以十億計美元的投資。市場上傳聞OpenAI的公司估值已達到290億美元。ChatGPT不是OpenAI的第一個產品,在推出ChatGPT之前,OpenAI已經推出了GPT-1、GPT-2、GPT-3等一系列語言處理模型。之前爆火的DELL·E也是OpenAI旗下的產品。
ChatGPT能夠實現和人類進行連續對話,其連貫程度令人咂舌,而且它往往能夠給出很有建設性的答案,也因此導致很多人害怕工作中會被ChatGPT會替代。但ChatGPT不是萬能的,它也會犯錯誤,尤其是當被問及的問題的主題并未在訓練數據集里有充足的相關樣本的時候,它很可能會給你虛假的信息。03
突然出圈發布之初,ChatGPT在互聯網上的聲量并沒有那么大,后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ChatGPT之后,它才火了起來。于國內而言,ChatGPT的出圈在新年后,百度搜索指數顯示,ChatGPT的搜索量在2023年2月份開始上升,最終在2023年2月8日達到了最高值,資本市場上對ChatGPT概念的炒作也是在同一時期。圖表1:百度“ChatGPT”搜索指數炒作自然伴隨著股價的上漲,自ChatGPT發布以來,ChatGPT概念股輪番上漲,截止到2022年2月22日,ChatGPT相關個股漲幅在10%到200%不等。收益表現遠超同期市場指數。東方財富中46家上市公司,漲幅最小的彩訊股份的漲幅只有6.29%,漲幅最高的公司海天瑞聲,漲幅達到了231.36%,排名前10的公司,上漲幅度更是都超過了50%。
表格1:ChatGPT相關概念股(部分)漲跌幅
(2月1日—2月22日)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美股、港股的ChatGPT概念也經歷了爆炒,在我們列出的ChatGPT概念股中,美股ChatGPT概念相關個股的平均上漲幅度為20.15%,其中上漲最多的C3.ai的漲幅達到了82.53%。港股ChatGPT概念相關個股的平均上漲幅度為43.67%,其中上漲最多的美圖公司的漲幅達到了172.22%。A股ChatGPT概念相關個股的平均上漲幅度為92.38%,其中上漲最多的海天瑞聲漲幅達到了231.36%。
04
并不陌生的ChatGPT概念股圖表2:GPT概念股成分詳情不過對于經常關注熱點的投資者來說,ChatGPT概念股并不是一個生面孔,它與信創概念股有很大的重合,在東方財富ChatGPT概念的39支股票中,有18支也屬于信創概念,ChatGPT概念股與信創概念股的重合度達到了46.15%。
在ChatGPT概念被熱炒之前,信創與AIGC概念就已經火了一波,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AIGC的搜索指數熱點發生在2022年的12月16日,信創的搜索熱點高點在2022年10月份,均早于ChatGPT的搜索高點發生時間。
圖表3:百度“信創”關鍵詞搜索指數
圖表4:百度“AIGC”關鍵詞搜索指數ChatGPT的概念股不“新”,從ChatGPT概念指數與信創概念指數的價格走勢上,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圖表5:GPT概念等權價格指數與信創概念等權價格指數走勢
來源:東方財富,作者整理由于軟件上ChatGPT概念的起始日期是2023年2月1日,所以我們根據ChatGPT的成分股以及信創概念的成分股簡單重新計算了兩個概念指數的價格走勢,以便讀者發現規律。具體的計算方法為,設計一個投資組合,該組合在期初(2022年5月5日)等權地配置相應概念中的每一支成分股,期間一直持有不動,直到最近的日期。兩個組合的具體業績走勢如圖表5所示。
從圖表5中我們可以看出,在2023年2月1日之前,ChatGPT概念股等權組合的凈值走勢與信創概念股等權組合的凈值走勢較為相似,在2022年10月份、11月份信創大火的時候,ChatGPT概念組合與信創概念組合均實現了大幅上漲。但是在2月1日ChatGPT爆火之后,ChatGPT概念股組合的凈值就把信創概念股組合的凈值遠遠地甩在了身后。05
哪些基金站在了風口上?ChatGPT概念暴漲,哪些基金獲益?基于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報披露的持倉,我們計算了各支基金持倉ChatGPT概念股的市值占基金總市值的比例。具體的計算方法為:
1.先計算出基金前10大持倉中ChatGPT相關概念個股的總市值圖片。
2.用ChatGPT相關概念個股的總市值圖片除以同期基金的總規模圖片,就得到了各大基金的ChatGPT含量。
3.根據各基金的ChatGPT含量由高到低排序,我們可以得出以下榜單,要注意的是對于不同收費模式的基金,我們只取A類份額產品放入榜單,以免重復。
表格2:ChatGPT含量高的基金及其表現
數據來源:云通數科中國公募基金數據庫(CMFDB),作者整理
由表格3可以看書,ChatGPT含量較高的基金,其收益表現均不錯,遠超同期市場主要指數收益。不過前海開源系的一批基金,可能由于采用了類似的策略,去年四季度持倉比較類似,后面的表現也較為相似。這些基金的收益總體略差于其它ChatGPT含量較高的基金,可能的原因是在去年四季度之后,基金經理們調整了自己的策略持倉,導致后續ChatGPT暴漲的時候,基金對于ChatGPT概念的暴露不足。表格3:11月30日以來主要指數收益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表格4:ChatGPT含量高的ETF及其表現
數據來源:云通數科中國公募基金數據庫(CMFDB),作者整理另外,我們也可以得到ChatGPT含量較高的ETF榜單,如表格4所示。可以看出,ChatGPT含量較高的ETF的跟蹤標的集中在中證動漫游戲指數、中證線上消費指數、國證線上消費指數、中證機器人指數、中證大數據產業指數、中證軟件服務指數、中證云計算指數、中證全指軟件指數、中證云計算與大數據主題指數以及中證人工智能產業指數10個指數中。
相較于主動管理型基金,ETF的持倉較為穩定,所以ChatGPT含量較高的ETF,其11月30日以來的收益表現均較高,遠超同期大盤指數收益。06
潮水將退,投資者路在何方?毫無疑問,ChatGPT概念就是最近A股最強的風口,過去一段時間,只要是站在了風口上的上市公司、投資機構與投資者都是贏家,沒有輸家。但是,如我們在前面所討論的,ChatGPT概念股并不是“新面孔”,在信創概念風口已過,持續震蕩的時候,ChatGPT概念又能夠撐得了多久呢?
有的投資者會說,ChatGPT概念要遠遠的比信創概念更高級、更未來、更有科技含量。我也承認,ChatGPT以及相關的AI技術未來將擁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在產業鏈上深耕的公司也必將在未來某一天獲益,但是這一天必然不會在短期內到來。而當它來臨的時候,多數公司可能也已經不再存在。OPENAI目前仍是一家虧損中的創業公司,雖然目前有大量的用戶注冊使用,但是這里面大部分用戶都是出于好奇心理來體驗,短期內不會為OPENAI帶來更多收入。
較長的盈利兌現周期與短期的股價暴漲之間必然存在著不匹配,因此,在市場冷靜下來之后,必然會重新審視ChatGPT產業鏈上的相關公司。那時市場必然會迎來一番調整,相對沒那么優質的公司必然會被重新估值。這時,投資者想要再進入ChatGPT賽道,勢必要擦亮雙眼,因為在游戲進入下半場之后,輸家也會隨之而來。
(本文作者為琻瑢資本投研總監、多算投教實驗室分析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