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主體是怎樣變更的?
(一)依照法律的上述規定,對以下情況下的訴訟主體,可以進行變更:
1.原告或者被告在起訴前已經發生名稱的變更或者發生分立或者合并的,人民法院在起訴階段已經發現的,應當向原告釋明要求其主動變更,重新提交起訴狀。
2.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主體情況發生變更的,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變更:原告僅僅是名稱變更的,通知原告以變更后的名稱作為其稱謂;原告發生合并或者分立的,通知合并或者分立后的企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原告參加訴訟,合并或者分立后的組織不愿參加訴訟的,按原告自動撤回起訴或者上訴處理;原告的主體資格終止的,由權利義務的承繼人作為原告一方當事人參加訴訟,其權利義務承受人不愿作為原告參加訴訟的,則應視為其自動撤訴處理。
3.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主體發生變更的,如果原告未提出變更被告的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變更被告一方當事人。被告一方主體資格終止的,原告可以申請變更其權利義務承繼人作為被告,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變更被告。
4.一審裁判作出后,一方當事人提出上訴,在上訴后至二審終結前,當事人的主體情況發生變更的,二審法院不應因此而將案件發回重審,可以直接將變更后的主體作為訴訟當事人。
訴訟過程中是否可以變更原告?
我國民事庭審中原告一般是不能變更的,但原告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法律依據:
《關于適用的解釋》 第二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并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于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關鍵詞: 民事訴訟主體是怎樣變更的 訴訟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