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年化收益率是什么意思?
一年收益的預期值一般叫預期年化收益率。
舉個例子,比如投資金額為10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是6%,那么到了年底可以得到60000元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預期的收益率只是起到預估作用,不能代表你最終的收益率,所以只能作為參考之用。
預期年化收益率和業績基準的區別是什么?
目前理財產品市場已經進入“凈值化時代”,與以往投資者通過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判斷是否值得投資不同的是,業績比較基準成為了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時的重要參考因素。也對投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業績比較基準和預期收益率有什么區別呢?
業績比較基準和預期收益率的區別有哪些?
業績比較基準是指理財產品管理人根據產品投資范圍、方法和市場等測算得出的參考指標,并不是收益承諾收益;而預期收益率是傳統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在發行時設定的一個指標,在產品到期清計算時絕大多數的產品實際收益率能夠達到預期收益。
2018年資管新規發出后,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已退出理財市場,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都是屬于凈值型,而凈值型產品收益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就是業績比較基準。對投資者而言,使用業績比較基準代替預期收益率,可以幫助投資者,對凈值型產品未來的收益情況形成大致的評估和判斷。對產品管理人而言,業績比較基準是管理人業績報酬計提標準的一個參考依據。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打破了傳統的剛兌,對于投資者挑選理財產品時的主觀能動性要更高。例如,在投資前,投資者必須先了解產品管理機構的資質、產品投資標、方法、底層邏輯,而且投資者在關注理財產品的凈值表現和運作情況的同時,在選擇理財產品的重要一環是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資金規劃情況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更好地與自己的投資目標適配。
總之,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還是要把握風險,不能僅僅通過業績比較基準比較高就認為只要投資該理財產品就能獲得穩定的收益,還是需要更加謹慎的面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