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2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落實的關鍵之年,圍繞疫情常態化的宏觀環境,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面臨巨大考驗。從利潤貢獻的視角看,零售金融已展現出較強的增長潛力,并且業界近兩三年以來持續探索著銀行創新變革,以此構建場景金融生態與數字化運營體系。2022年初監管部門相繼發布兩項重磅文件,引發銀行業高度重視,第一份是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第二份是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在政策引領之下,銀行更為注重零售金融的轉型創新速度,以此作為戰略任務重點。誰是真正的“零售之王”?身處數字經濟時代,用戶對于千人千面、實時響應的訴求日益加深,也進一步倒逼商業銀行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為了探究業界實踐舉措,零壹智庫在過去的三年中,持續發布了《智能、開放、下沉——中國零售金融趨勢(2019)》《中國銀行業數字金融生態平臺最新實踐報告(2020)》《從生態平臺到遠程銀行:零售金融發展報告(2021)》三份報告。在此基礎上,出于零售銀行數智化進程日漸加快的因素考量,為了研究跟蹤有關遠程銀行、音視頻融合、跨平臺數字化運營、數智場景實踐等領域的最新實踐做法,深挖“下沉市場”發展商機,零壹智庫推出報告《銀行場景生態與數智化運營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金融科技賦能于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先后經歷了互聯網銀行、開放銀行、生態平臺建設與遠程銀行等主要發展階段;后疫情時期,消費者行為模式悄然轉變,遠程業務辦理需求迫切度逐漸顯現。銀行紛紛開始探索線上音視頻能力建設,完成“零接觸”式遠程線上金融服務初探,以金融科技創新為動力,提供更有溫度的銀行服務。零壹智庫選取了8家上市股份制銀行,對其2021年零售金融業務進行分析,其中,僅招商銀行一家實現了“千億級”零售金融營收規模。從零售金融收入占比的視角看,占比在50%的合計為2家銀行,分別為:平安銀行58%、招商銀行54.04%,在數據表現上也驗證了兩家拼搶“零售之王”的競爭力。零售銀行業務已經成為推動銀行業整體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在銀行場景數字化變革痛點上,報告指出,銀行焦慮的重點在于缺乏有效觸達客戶的手段,尚有85%長尾客戶未獲得有效服務。中國銀行發布的《金融場景生態建設行業發展白皮書》指出,數字化時代,商業銀行的特色考評體系應該如何建立,如何保持戰略定力,以及如何用金融場景生態建設來推動行業轉型成為未來商業銀行需要解決的難題。報告同時指出,銀行場景數字化會向社交、遠程、音視頻銀行三重屬性發展,遠程銀行成為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數字化時代,銀行的場景需求面臨更加復雜的業務環境,銀行變得具有社交、遠程、音視頻銀行三重屬性。一是用戶需求線上智能化。從業務咨詢到業務辦理,用戶逐漸從線下物理網點向線上渠道遷移。二是服務渠道多元協同化。當前銀行服務渠道的快速增加使得銀行對客戶的經營變得更加碎片化,需要加速整合渠道服務,統一客戶體驗。三是金融服務開放全景化。在遠程開戶、遠程理財等金融服務之外,生活繳費、娛樂消費等非金融需求逐漸成為銀行產品服務的衍生需求。報告最后指出,十四五時期,銀行要培育零售金融全鏈路增長能力。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銀行場景的數字化正在賦能零售金融 “組織能力”、“運營能力”、“場景孵化”的變革,以獲取全鏈路數字化運營能力。消費者行為的數字化重塑,為零售金融場景帶來新的增長風口,可重塑國內零售銀行增長的二次曲線。隨著AI、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技術的深度賦能,未來將進入業務決策智能化階段,最終實現業務經營的平臺化、生態化、系統化。
(報告全文,請點擊《銀行場景生態與數智化運營報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