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市教育局以前瞻性的視野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美育之城”的目標,全面推動深圳中小學教育實現“五育”并進的全新格局。如今,首個五年規劃即將收官。回首過去五年,深圳美育教育蓬勃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彰顯了深圳教育的創新精神和砥礪奮進,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事業注入新動能。
那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美育工作如何持續推動深圳美育事業取得更高突破?新快報記者深入深圳教育一線,追尋深圳美育教育創新及發展的足跡。
深圳龍華區教科院美術教研員賀劍輝:以藝術教育開啟學生感知世界的新大門
賀劍輝,深圳龍華區的藝術教育先鋒,他通過融合國畫、攝影及研學,開創出獨具個人特色的教學新范式,不僅在教學上取得了顯著成績,更用心鋪設學生作品展示之路,以“以美盡精微,以文致廣大”的美育理念,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未來。
談及深圳龍華美育建設,賀劍輝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深圳龍華區通過精心打造浸潤式美育體驗空間及美育研學基地,成功地將美育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土文化緊密結合,為美育教育開創了全新模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美育體驗,更在潛移默化中傳承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深圳市龍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術教研員賀劍輝
自學攝影開創個人特色教學新范式
1997年,賀劍輝自郭蘭英藝術學校畢業后,即加入了深圳龍華未來小學(原上芬小學),成為該校的一名美術教師。近30年的耕耘與成長,賀劍輝成為了深圳龍華區教科院美術教研員,龍華區卓越教師,獲得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師、廣東省學校美育工作專家、廣東省南粵教師等稱號。
作為深圳龍華本土文化孕育的藝術教育工作者,賀劍輝對深圳的美育教學之路有著深刻的體會。“在深圳,你必須具備堅實的專業基礎和教學能力,有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成果,否則難以在深圳立足。”
他回憶說,自己早期曾探索傳統的國畫教學,但教學效果不明顯,難以在深圳的藝術界中嶄露頭角。2003年,數碼技術剛剛發展,從事攝影教學的老師也很少。經過深思熟慮,他開始探索攝影教學,他帶領科組老師專注攝影和國畫兩門課程的特色教學,把“趣味”水墨和“童心”攝影作為特色發展理念。“這一決定不僅讓我們的教學成果顯著,也在深圳的藝術教育中站穩了腳跟。”賀劍輝自豪地說。
從探索特色課程,到發展特色社團,再到開發校本課程,直至成為深圳市的優質課程,并進一步拓展為面向中小學的繼續教育課程,賀劍輝和他的團隊不斷探索和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歷屆的全國中小學藝術展上,深圳龍華區曾榮獲4個大獎。未來小學(原上芬小學)獨占其中兩席,拿下國畫和攝影兩個全國一等獎,這一成就至今未被超越,學校也成為廣東省國畫·攝影特色教學實驗基地、廣東省藝術特色學校。
帶學生用腳丈量土地用心感悟生活
賀劍輝不僅在藝術課程教育中推崇創新,還鼓勵信息技術跨學科應用。他說,在信息化時代,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他的引領下,未來小學(原上芬小學)的孩子們在五六年級時就已經能獨立完成學校活動的各項任務,從拍攝、選圖到網絡發布,無不展現出他們出色的信息技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賀劍輝老師帶領學生前往各地進行現場教學
早在2004年,賀劍輝就開始帶領學生外出進行現場教學,走遍深圳市的各大公園,進行實地拍攝和學習。之后,他更帶隊前往河源縣連平、英德、韶關南雄、汕尾、福建霞浦等地開展個性化教學,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感受自然之美,提升攝影技巧,并學會用文字記錄所見所思所感。
“從一開始只有幾個人參與,到后來規模逐漸擴大,從最初的一臺數碼相機三個人共用,到現在人手一臺單反相機,這一路走來,變化很大。”賀劍輝認為,藝術教育并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助力學生全面發展。以藝術教育開啟學生感知世界的新大門,提升審美感知能力,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攝影技巧,更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了觀察、思考和表達,在研學過程中,還豐富了孩子情感表達的真實記憶,鍛煉了信息技能的運用能力。“用現在的表達,就是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到學生素養發展本位的根本轉型,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深圳龍華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
用心鋪設學生作品展示之路
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展示舞臺,賀劍輝曾提交了約20張學生的作品到權威攝影雜志的投稿郵箱。不久后,他收到了雜志主辦方的求證電話。“他們驚訝于這些作品是否為學生作品,我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我一直都想為孩子們提供這樣一個展示平臺。”
2004年,在賀劍輝的推薦下,這些學生的優秀作品被刊登在了雜志《攝影之友》上。“黑格爾曾說,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攝影其實是一門綜合性美學學科,對于學生而言意義非凡。為學生創造展示和學習攝影的平臺,他們才能在實踐中獲得成長,才能培養出具有可持續性的實際興趣愛好。而這種興趣愛好很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對其終身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賀劍輝說。
賀劍輝學生作品被刊登在全國著名雜志上
●關注
美育研學基地成美育教育新標桿
自2023年5月由深圳龍華教育局牽頭成立以來,深圳市龍華區的美育研學基地備受關注,成為當地美育教育的新標桿。基地坐落于歷史悠久的觀瀾古墟內,以其古色古香與中西合璧的獨特建筑風格,為美育實踐提供了一個充滿魅力的空間。學生們在此開展美育活動,接受中華文化藝術熏陶。
通過精心打造的浸潤式美育體驗空間,龍華區成功地將美育教育與本土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開創了美育教育的新篇章。數據顯示,龍華區美育研學基地日均接待人數高達560人次,成為學生和游客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的理想之地。
在美育教育的探索道路上,深圳龍華區領先性地提出了“4×4片區美術教研模式”。該模式依據課程分段設計思路,結合四個學段和四類藝術實踐活動進行循環性教研,有效提升了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龍華區還立足基礎課堂,發展特色項目,通過“筑基礎、創特色、立品牌、尋資源”的舉措,形成了“1+N”的特色發展模式。即以課堂為核心,輔以國畫、版畫、影視、綜合材料等特色拓展課程,推動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藝術特色發展。
龍華區對美育教育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不僅為深圳的美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全國的美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